至此,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和中国太保前6个月保费收入已出齐。保险三巨头中,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上半年保费收入分别为1231亿元和7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3%和37.8%。
就寿险业务而言,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904.96亿元,中国太保旗下的太平洋 人寿保费收入为4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9.6%。尽管太平洋人寿上半年保费收入增幅较大,但被后来居上的新华人寿挤出三甲位置。新华人寿上半年保费收入则为540亿元。
国寿沪深连败 市场占有低于五分之一
7月28日,上海和深圳分别召开上半年保险工作情况通报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寿 的龙头老大位置遭遇强劲挑战,在全国寿 险市场和沪深两地份额均急剧下滑。
在深圳寿险市场,国寿(股份)市场份额占比从2009年6月的26.30%,下滑至今年前六月的17.71%,下滑幅度达到近9个百分点,除了银保渠道,其电销、个险以及团险渠道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上海区域同样不容乐观,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9.91%降至今年的15.43%。
国寿份额下滑在2009年就开始显现,一些分公司市场份额下滑。今年前六月,国寿股份占全国市场份额32.65%,而去年这一数字为39.18%。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 、新华人寿的老三之争,是国寿市场遭受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深圳市场,平安人寿市场份额缩水0.77%,而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分别从6.80%、9.78%、1.82%增加至10.87%、10.43%、4.27%。
另一方面,国寿的庞大网络带来巨大保费收入的同时,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不过,由于上述数据使用未调整的保费收入口径,而新会计准则对准备金的提取与旧准则大不一样,上述份额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标准保费折算后市场占比的变化。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份额之争,国内保险公司力拼银保渠道,利润率和保障产品的推出受到限制,虽然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务标准保费增速不断提高,但力度有限。例如,上海标准保费同比增速为32.76%,但外资寿险标准保费同比增速达到51.71%,是中资同比增长28.42%的两倍。这意味着外资公司推行10年期以上期缴保险的进程中,步伐迈得更快。
此外,寿险市场上分红险依然一枝独秀。截至6月末,在上海寿险业务中,分红险同比增长57.48%,在上海寿险总保费收入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三,远远超过万能险、传统险和增长仅0.83%的投连险。
保费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两地财险继去年全年财险实现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财险承保盈利空间加大。
深圳财产险公司扭转去年上半年承保亏损的局面,实现承保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86.99%。承保利润率5.11%,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上海地区财险承保利润率达到7.20%,较全国高4.5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全国及主要省市的财产险赔付率都较上年有所下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全国财产险增长33.5%,实现承保利润39.6亿元,24家公司承保盈利,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家,车险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财产险的持续盈利,离不开保监会在2008年8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70号文件”)以及该文件的强力推行,这被认为是财险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要求财务基础数据真实、准备金的提取合规,并明列了打击三假的处罚措施,2009年整个财险业扭亏为盈,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
上海保监局介绍,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深化打击“三假”,并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联动,遏制骗保、骗赔行为。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结构调整明显,例如产险方面,在上海,船舶险、责任险、货运险的增速均达到30%以上,超过车险和企财险这两类业务量最大的财险险种;在深圳,产险市场非车险占比33.57%,高于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
7月28日,上海和深圳分别召开上半年保险工作情况通报会,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寿 的龙头老大位置遭遇强劲挑战,在全国寿 险市场和沪深两地份额均急剧下滑。
在深圳寿险市场,国寿(股份)市场份额占比从2009年6月的26.30%,下滑至今年前六月的17.71%,下滑幅度达到近9个百分点,除了银保渠道,其电销、个险以及团险渠道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上海区域同样不容乐观,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9.91%降至今年的15.43%。
国寿份额下滑在2009年就开始显现,一些分公司市场份额下滑。今年前六月,国寿股份占全国市场份额32.65%,而去年这一数字为39.18%。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 、新华人寿的老三之争,是国寿市场遭受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深圳市场,平安人寿市场份额缩水0.77%,而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分别从6.80%、9.78%、1.82%增加至10.87%、10.43%、4.27%。
另一方面,国寿的庞大网络带来巨大保费收入的同时,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不过,由于上述数据使用未调整的保费收入口径,而新会计准则对准备金的提取与旧准则大不一样,上述份额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标准保费折算后市场占比的变化。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份额之争,国内保险公司力拼银保渠道,利润率和保障产品的推出受到限制,虽然今年上半年寿险业务标准保费增速不断提高,但力度有限。例如,上海标准保费同比增速为32.76%,但外资寿险标准保费同比增速达到51.71%,是中资同比增长28.42%的两倍。这意味着外资公司推行10年期以上期缴保险的进程中,步伐迈得更快。
此外,寿险市场上分红险依然一枝独秀。截至6月末,在上海寿险业务中,分红险同比增长57.48%,在上海寿险总保费收入中占比接近四分之三,远远超过万能险、传统险和增长仅0.83%的投连险。
保费收入大幅上升的同时,两地财险继去年全年财险实现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财险承保盈利空间加大。
深圳财产险公司扭转去年上半年承保亏损的局面,实现承保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186.99%。承保利润率5.11%,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上海地区财险承保利润率达到7.20%,较全国高4.5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全国及主要省市的财产险赔付率都较上年有所下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全国财产险增长33.5%,实现承保利润39.6亿元,24家公司承保盈利,比去年同期增加13家,车险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财产险的持续盈利,离不开保监会在2008年8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70号文件”)以及该文件的强力推行,这被认为是财险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要求财务基础数据真实、准备金的提取合规,并明列了打击三假的处罚措施,2009年整个财险业扭亏为盈,这一趋势延续到了今年。
上海保监局介绍,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深化打击“三假”,并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联动,遏制骗保、骗赔行为。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结构调整明显,例如产险方面,在上海,船舶险、责任险、货运险的增速均达到30%以上,超过车险和企财险这两类业务量最大的财险险种;在深圳,产险市场非车险占比33.57%,高于全国水平6个百分点。
国寿深沪市场占有率下降之谜 调结构或是竞争力缺失
中国人寿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6.3%,稳居寿险老大位置。但在标杆性城市上海和深圳,相关数据显示,国寿(601628,股吧)市场份额急剧下滑,是结构调整还是竞争力缺失?新旧会计准则到底有着何种截然不同的
标准?国寿是否被巨大的营业网点所累?
龙头老大份额下滑
日前,上海和深圳分别召开上半年保险工作情况通报会,相关数据显示,国寿在全国寿险市场和沪深两地份额均急剧下滑。在上海寿险市场,国寿市场份额占比从2009年6月的19.91%,下滑至今年前六月的15.43%,深圳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6.30%降至今年的17.71%,下滑幅度达到近9个百分点,除了银保渠道,其电销、个险以及团险渠道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寿在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始终在下降,越发达的城市下降愈为明显。国寿是国企,产品相对谨慎保守,万能险和投连险的比重非常小,在前沿性城市金融产品的选择方式和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国寿的竞争力开始减弱。加上外资保险虎视眈眈的入侵,比如上海友邦有两年业绩超过了国寿。
郝演苏称,在深圳和上海,国寿始终在和平安竞争,尤其是平安的大本营深圳。这多少蚕食了国寿的市场份额。国企虽然讲训练,“但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按照一个城市化的公司来管理,统一的管理不适合某些发达城市。”国寿走的其实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寿的市场份额相当大一部分是在全国这盘棋上,在全国布局相当充分,也就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新旧会计准则两重天
与外界对国寿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的担忧相比,国寿内部却并不在意。国寿总部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照新会计准则,国寿受惠于以保障分红产品为主的策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合肥、杭州等33个主要中心城市保持市场主导地位。预计国寿将由2009年的36.2%上升到40%以上,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如果这样计算,我们只有一个城市是在下降的位置上。”该负责人表示“在新会计准则中,万能险和投连险是不被计算入内的。”由此可见,新准则势必要改变寿险市场格局。由于各家公司经营的保险产品不同,新会计准则下,各家公司保费确认率水平也不同。国寿在去年已将分红险的保费占比调整至80%。由于分红险属于保障类产品,其保费收入可全部计入到险企保费收入。针对这种宏观政策的背景,其他公司纷纷进行产品转型调整,其中平安人寿就推出三年期分红保险产品。
不过,就此以为分红险可以高枕无忧还太早,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就不时曝出储户办理业务时在“分红”糖衣下成为保险客户。“高回报率”成为保险营销员介绍产品的重点,而保险的保障功能与风险提示却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这多多少少存在“误导”的成分。近日,上海保监局要求寿险公司全面排查分红险满期给付风险,并重点监察五年期以下的分红险寿险公司。知情人士称,国寿迅速做出反应,开始主推5—9年期的分红险,用来规避监管层的“重点照顾”。
中国人寿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6.3%,稳居寿险老大位置。但在标杆性城市上海和深圳,相关数据显示,国寿(601628,股吧)市场份额急剧下滑,是结构调整还是竞争力缺失?新旧会计准则到底有着何种截然不同的
标准?国寿是否被巨大的营业网点所累?
龙头老大份额下滑
日前,上海和深圳分别召开上半年保险工作情况通报会,相关数据显示,国寿在全国寿险市场和沪深两地份额均急剧下滑。在上海寿险市场,国寿市场份额占比从2009年6月的19.91%,下滑至今年前六月的15.43%,深圳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保费收入市场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6.30%降至今年的17.71%,下滑幅度达到近9个百分点,除了银保渠道,其电销、个险以及团险渠道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寿在中心城市的市场份额始终在下降,越发达的城市下降愈为明显。国寿是国企,产品相对谨慎保守,万能险和投连险的比重非常小,在前沿性城市金融产品的选择方式和种类比较多的情况下,国寿的竞争力开始减弱。加上外资保险虎视眈眈的入侵,比如上海友邦有两年业绩超过了国寿。
郝演苏称,在深圳和上海,国寿始终在和平安竞争,尤其是平安的大本营深圳。这多少蚕食了国寿的市场份额。国企虽然讲训练,“但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按照一个城市化的公司来管理,统一的管理不适合某些发达城市。”国寿走的其实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寿的市场份额相当大一部分是在全国这盘棋上,在全国布局相当充分,也就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
新旧会计准则两重天
与外界对国寿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的担忧相比,国寿内部却并不在意。国寿总部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按照新会计准则,国寿受惠于以保障分红产品为主的策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合肥、杭州等33个主要中心城市保持市场主导地位。预计国寿将由2009年的36.2%上升到40%以上,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如果这样计算,我们只有一个城市是在下降的位置上。”该负责人表示“在新会计准则中,万能险和投连险是不被计算入内的。”由此可见,新准则势必要改变寿险市场格局。由于各家公司经营的保险产品不同,新会计准则下,各家公司保费确认率水平也不同。国寿在去年已将分红险的保费占比调整至80%。由于分红险属于保障类产品,其保费收入可全部计入到险企保费收入。针对这种宏观政策的背景,其他公司纷纷进行产品转型调整,其中平安人寿就推出三年期分红保险产品。
不过,就此以为分红险可以高枕无忧还太早,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就不时曝出储户办理业务时在“分红”糖衣下成为保险客户。“高回报率”成为保险营销员介绍产品的重点,而保险的保障功能与风险提示却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这多多少少存在“误导”的成分。近日,上海保监局要求寿险公司全面排查分红险满期给付风险,并重点监察五年期以下的分红险寿险公司。知情人士称,国寿迅速做出反应,开始主推5—9年期的分红险,用来规避监管层的“重点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