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让灾难唤起更多人的保险意识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王晓曦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

  应了“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老话,谁也没有想到我国今年会遇到这么多自然灾害:西南大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遍及南北东西的水灾……尽管有全国军民奋起抗灾救灾,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还是受到了很大损失。令人惋惜,更令人深思。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也是不可预知的。但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对自然灾害尽可能准确地预报,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当然也包括唤起更多人的保险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保险的需求和购买力都有所增强,遇险后的无奈,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的警示,使越来越多的人下定决心为自己买保险。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整体保险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相当多人特别是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民众的保险意识仍然淡薄。

  根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为836元,约是世界平均保险密度的1/10,而保险深度(保费占GDP的比例)也只有3.4%,不及世界平均保险深度的一半。遭遇大旱的云南和广西人均保费只有393.96元和306.05元,玉树地震所在的青海省人均保费只有326.75元,发生唱凯堤溃坝的江西省人均保费只有422.14元,舟曲泥石流所在的甘肃省人均保费只有434元,保险密度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成倍的差距,保险深度也远不及全国的平均值。所以,从保险渠道得到的受损补偿微乎其微。

  众所周知,钱存入银行是储蓄,进入股市是投资,买成保险是保障。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但现在的情况是多数人对储蓄习以为常,对股市情有独钟,对保险则避而远之。国人保险意识如此淡薄,与经济状况、传统文化、体制影响、消费观念、保险知识匮乏有关,更与风险意识淡薄有关。

  风险是可能发生但还未发生的危险。正因为它还没有发生,看不见、摸不着,尚未造成任何危害,所以人们才容易忽视它、淡化它,甚至不相信它的存在、不相信它会发生。没有风险就不需要风险管理,买保险也就没有必要了。殊不知,风险无处不在,或者来自天灾,或者来自人祸,或发生在今天,或发生在明天,可发生在此处,亦可发生在彼处,比如水灾、地震、车祸、大病……

  保险意识淡薄是因为风险意识淡漠,风险意识淡薄可能是对风险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评估,也可能是虽知风险存在,但怀揣严重的侥幸心理。还有一种不得不说的原因,那就是灾后政府的大包大揽和令人感动的“八方支援”,这固然是好事,体现出政府对民众的关爱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软化”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一些人觉得买保险不如吃救济。实际上,风险意识淡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他人的不负责任,对集体的不负责任,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是近视、狭隘、不成熟的表现。

  保险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行为,以小钱换大钱,用“近虑”消除“远忧”,以较小的成本能够换取出险后几十倍、几百倍的赔付。以此可以祛除病痛、慰籍心灵,以此可以再创伟业、重建家园。

  今年6月18日,福建南平发生特大洪水,福建南纺 股份有限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及时向其赔付保险金3066万元,为企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解了燃眉之急。试想,如果西南大旱、唱凯堤决口和各地水灾受损的农作物都有投保,如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各种灾难的受害者也都有投保,该有多好。可惜我国的家庭财产投保率只有 5 %,7个人才有一张寿险保单,各种自然灾害保险赔付只占损失的百分之几,保险公司对汶川地震的赔付仅占损失的3%,我国医疗费用由商业保险承担的也只有2%左右。

  可能有人会说,我投了农作物险,如果风调雨顺,不是白花钱了吗?我投个大病险,如果终身无患,不是打水漂了吗?这就是对保险性质缺乏最基本的认识,保险保的是未来,保的是预期,它是一种承诺,是一种无形商品。谁都不希望出险,出了险谁都希望补偿。这就是保险的魅力所在,这就是保险能够生存的“人缘”所在。人对自己未来财产是否会受到损失、人身安全是否会受到威胁,不是先知先觉的。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样才是最保险的,这样才能把损失和威胁降到最低程度。2003年,泰康人寿赔付当时国内最大寿险案,被保险人张某获赔820万元。但4年前张某投保时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自己将来会患胰腺癌。虽然最终未能挽留住张某的生命,但保险所代表的那份爱心将伴随他的妻儿走完未来的人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说得好,寿险不仅仅是一种保障,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方式,体现的是珍惜现在、安排未来、规避风险的生活态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1954年的大洪水到1998年的大洪水再到今年的大洪水,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再到玉树大地震,冲毁的是堤坝农田,震倒的房屋建筑,受苦的是黎民百姓,伤心的是子孙后代。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人祸是随时会降临的,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让美好的家园白毁,不能让鲜活的生命白亡,以往的教训要吸取,以后的防范要做好,侥幸的心理不可有,必要的保险不可无。在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让灾难唤起更多人的保险意识,把幸福送给千家万户!

分享:

来源:中国保险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