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甘肃南部的小城舟曲来说,8月8日凌晨是个悲剧。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倾泻在这座拥有约5万人的县城。据新华社报道,截至昨日21时,127人被夺走了生命,1294人失踪。
“今日凌晨0点左右开始电闪雷鸣,紧接着山水泥石流顺山谷冲出,瞬间掩埋县城三四个村庄,并堵塞白龙江河床,形成堰塞湖,县城约有3/4人受灾。泥石流有近4层楼高,掩埋无数生灵。”一位来自舟曲县城的网友这样回顾那个轰隆隆的夜晚。
滑坡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呢?在风险防范和保险选择上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它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急促的连续降雨过程或溃坝、疏松的地质条件、易形成高落差的地形地貌条件。
舟曲所在的白龙江流域属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历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舟曲的地质构造本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舟曲地质历经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 “5·12”地震造成了当地地质环境的严重破坏,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山体破碎化情况严重。专家们指出,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十分松散,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温床。
而除了地质结构不稳定外,人为的破坏也是造成当地山地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多发的关键性因素。 记者从《舟曲县志》上查询到,在舟曲,真正造成破坏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跃进”时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受到掠夺性破坏。据统计,从 1952年 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 此外,因修路开挖山体,导致岩体松动,引发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泥石流具备三个规律:季节性、周期性、一般发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后。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明显而,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甘肃省水利厅消息显示,8月7日22时许,甘南州舟曲县出现持续强降雨,暴雨造成舟曲水文站下游100米处的罗家沟发生泥石流,堵塞白龙江。据兰州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消息,9日、10日两天,舟曲及白龙江上游流域仍有小到中雨。为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灾害,当地已经疏散白龙江下游陇南市宕昌县的沙湾、两河口两个下游乡镇19000多人。
面对滑坡泥石流,我们应该怎么去积极的防范这种风险呢?
1.合理改善土地植被覆盖情况。在中小强度降雨激发下,植被能够削减泥石流、滑坡灾害的规模,甚至抑制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科学的、合理的改善土地植被覆盖情况,是减少泥石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减少或禁止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亦能诱发泥石流;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的行为也容易形成的泥石流;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3.修建必要的工程措施。修建跨越工程、防护工程、排导工程及拦挡工程,是减轻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方法。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合理修建这些工程,也是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必要手段。
4.合理的选择保险产品。从事故的预防方面来讲,保险具备一种事后补偿的功能。虽然泥石流可能吞噬掉你的所有财产,但是如果能合理的购买保险产品的话,保险公司的时候补偿功能可以给你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企业而言,财产综合险和财产一切险中均包括了含有泥石流在内的自然灾害责任;对家庭个人而言,普通家财产品也包括了泥石流在内的自然灾害责任。
泥石流固然凶猛,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地、合理地去认识它,积极地去预防它,同时再购买一款保险产品来获取“事后补偿”的机会,必然能够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