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提亲者”不断 友邦融资案扑朔迷离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30日

  走了保诚,来了宏利,友邦保险“不愁卖”的身段依然没有放下。离英国保诚集团决定放弃收购友邦不到一个月,又有一家国际保险巨头日前跳出来宣称,对收购友邦有些兴趣。虽历经融资波折,但友邦始终坚持最初的开价——355亿美元。

  这次进入媒体视线的“提亲者”是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这是一家北美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宏利金融行政总裁邓广能(Donald Guloien)日前向外电透露,有兴趣收购友邦,公司的投资者对其并购同业亦“非常有兴趣”。他自信地认为,如要收购友邦,宏利的条件要优于其他保险公司,并相信宏利的决定会令股东们满意。

  事实上,宏利吞并友邦的野心一直存在。2008年底,当美国国际集团(AIG)欲出售友邦部分业务时,宏利亦曾出价竞投。宏利也一直在亚洲物色合意的并购机会,认为只要有适合机会、地点、时间、价钱,都会考虑,但前提条件是价钱合理。按照邓广能的说法,对友邦的出价将可能低于355亿美元。

  但在投行人士看来,要是宏利开出的价格低于此前保诚最初的355亿美元报价,恐怕难以说服AIG点头,因为目前正是这家欠下巨债的公司急需还债的时刻。之前的降价风波,让AIG拒绝了保诚的“提亲”。如果宏利的“聘金”也不如AIG的意,势必会和保诚一样遭遇被拒门外的窘境。

  能让友邦不愿放下身段的原因,主要来自高盛、花旗等大投行的所谓高估值报告。报告认为,友邦上市后的估值,可能还高出保诚最初的报价355亿美元。言下之意,与其卖给那些“没有诚意”的买家,不如自己去资本市场募资。当然,这些投行还能从这场大型IPO中赚到巨额的佣金费。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宏利收购友邦成形,那它在中国也会如保诚般面临寿险“双牌照”难题。宏利目前在中国分别拥有一家合资保险公司“中宏”和一家合资基金公司“泰达宏利”。按规定,外资在中国不能同时控股两家同类型保险公司。

  事实上,宏利未必完全有能力收购友邦。因为去年2月宏利多次集资充实资本金实力,此番要收友邦恐怕又要上演一个“蛇吞象”的冒险游戏,即先在资本市场融资,再用融到的资金去买友邦。宏利的股东们是否会支持其这一冒险举动,还是个未知数。

  无论如何,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收购友邦一事上,宏利须三思而行。以“竹篮打水”的保诚为鉴,未能成功收购友邦,却还要为此付出高达数亿英镑的违约费,民愤四起。其中,高管难辞其咎,近日有消息称,保诚正计划重组董事局,个别高管将为收购友邦失败负责而下台。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