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发挥“联”的优势 拓宽“联”的渠道
看赣州市工商联如何改革创新服务非公经济发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成立赣州商会联合总会,做大赣商圈。(资料图片) 记者刘凯 摄
加强对外埠商会指导,宣传我市招才引智政策。
赣商回归,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
鼓励企业设立扶贫车间,助贫困人员脱贫。

□钟彦记者曹建林文/图

 

政策创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商会工作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创新,在全省率先成立赣州商会联合总会,并成功举办首届全国赣州商会联合大会;平台创新,成立全省首家经开区工商联分会,打造赣州商会联合总会信息平台,扎实服务六大攻坚战……

 

2016年换届以来,市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工商联的关心指导下,始终牢记“两个健康”使命,充分发挥“联”的优势,不断拓宽“联”的渠道,努力在桥梁纽带作用上见实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夯基础、搭平台、建机制,以大创新实现大作为,促进大发展。2018年前三季度,赣州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50.21万户,较上年同期增加45214户,增长9.9%;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237.97亿元,占税金总额72.7%,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4%。非公经济成为赣州稳增长、稳投入、稳收入的主力军。市工商联先后获评全国工商联系统“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特别奖、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2018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A把关定向护航企业远行

 

企业经营如大海行舟,有舵方可行,有帆可远航。

 

加强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保证非公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市工商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引领作为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建强组织、完善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发展”为目标,全市非公党建工作得到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新成立5个党支部,截至目前,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共有48个直属党组织、基层党支部109个,党员708名,加上流动党员共有1654名,做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在“条”上,理顺党建指导体系。2017年7月在市工商联设立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委,负责领导市工商联直属会员企业和商会党建工作。通过思想引领、业务指导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由“组织覆盖”向“功能提升”的转变。在“块”上,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按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商会延伸党建工作手臂,凝聚各方资源,着力打通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在“面”上,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在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商会组建党组织。市工商联机关党组成员和党员干部分片包网格,精准化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工作。针对没有条件设立党组织的企业,创新探索挂靠社区党组织和聘任退休党员建立党建指导员队伍的方式,保障非公经济组织党员不游离、不流失。

 

B拓展阵地延伸服务触角

 

强化工商联组织主阵地建设。深入落实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关于加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的要求,市工商联通过印发“五好”县级工商联年度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先难后易分步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县级工商联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截至2018年底,6个县级工商联被确认为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占比为33.3%;12个县级工商联被确认为省级“五好”,占比为66.7%,超额完成了阶段性目标。2017年开创性地在赣州经开区设立了工商联分会,在全省率先把设区市工商联的工作手臂延伸到国家级经开区。此举得到了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高度肯定,并在全省各级经开区和工业园区中推广。截至目前,龙南、瑞金两个国家级经开区及上犹、石城工业园、赣州高新区等11个园区均成立工商联分会。

 

强化商会组织主阵地建设。2017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赣州商会联合大会,在全省率先突破性地成立设区市的全国性商会——赣州商会联合总会。联合总会由全国各地121个赣州商会、3万余家会员企业联结而成,覆盖全国11个省市、2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是个超级大商圈。市工商联把赣州商会联合总会当作龙头阵地来抓,指导联合总会围绕内部运行和对外活动等谋划好工作,常态化召开好会长办公会、秘书长(扩大)会等。高度重视各地赣州商会组建工作,成立了海南省赣州商会,正在筹备成立贵州省赣州商会、陕西省赣州商会及泉州市、南京市等地赣州商会。截至目前,赣州商会联合总会所属成员达133家,组织队伍不断壮大,赣商企业不断增多,日益成为一支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加强了与港澳台和国外工商社团的联系,2018年5月在香港成功组建香港赣州商会,目前正在筹建澳大利亚赣州商会。此外,通过规范制度、建强班子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市工商联直属商会建设,实现管理有序、运行规范。

 

C强化履职创优营商环境

 

为在更高层次上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政策细化,实现服务非公经济措施体系化,2018年以来,市工商联强化政策落实,着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商会工作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落地。推动建立市非公有制企业维权中心,于2018年12月28日挂牌运行。推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联系外埠商会制度,实现外埠商会领导联系全覆盖。推动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测评体系,对非公(民营)经济发展具有服务管理职能的市直部门开展满意度评价。推动建立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采取地校合作方式,持续关注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及有关重大问题,切实解决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瓶颈,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建立商会及赣商参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激励机制,目前相关举措已纳入《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中。

 

切实担起工商联参政议政职能重担。市工商联密切关注当前非公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等情况,开展了“2017年度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年度报告”调研和“关于开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调研”“关于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调研”。同时,还对非公经济人士中的“两代表一委员”加强了提案建议工作的指导力度,调动他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非公经济人士建言献策水平。2018年,市工商联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发展智慧物流、降低企业成本的建议》被评为优秀提案。

 

D探索出新力促“两个健康”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唤着工商联在新时代要展现新作为、书写新华章。市工商联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出新,深化服务出实招,“两个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抓实“赣商回归”助招商引资。充分利用会刊、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及商会举行成立、换届、年会、沙龙等活动,大力宣传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赣州投资发展环境及重点招商首位产业、项目、人才政策等。让广大赣商及参加活动的各地领导、嘉宾认识赣州、了解赣州、支持赣州,不断扩大赣州影响力,增强赣商赣才回归投资动力。同时,通过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外地举行各类投资环境推介会、人才政策推介会、赣商恳谈会等,邀请各地赣商赣才杰出代表参加会议,以联络感情,宣传政策,加强交流,让在外赣商及时了解赣州投资政策及相关项目信息,增强投资信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推介,引进了一批赣商赣才回乡投资发展,签约了一批重大赣商回归项目。据统计,2018年各地赣商返乡考察95批、960人次;全市共引进赣商回归项目125个、签约资金67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9%。

 

——抓好培训引导促健康成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据统计,仅2018年就有4000余人次参加新生代企业家、EMBA总裁班等学习以及外出考察。

 

——抓牢法律服务帮企业维权。充分发挥江西省“百名律师服务团”赣州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法律体检、法律咨询、普法等措施不断加大为市工商联直属商会、市工商联执委以及广大非公企业法律服务的力度。2018年6月江西省“百名律师服务团”赣州服务中心与赣州市浙江商会等市工商联直属商会分别签订了年度挂点服务责任书。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开展了“巡回法律讲座、企业法律体检、送法进商会”活动。

 

——抓深信息宣传扬榜样引领。进一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赣商投资创业热情,2018年9月,市工商联在赣南日报开设“商联周刊”,重点宣传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基层工商联(商会)建设、赣商回归等方面的做法成效及典型事迹,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与赣州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了改革开放40年赣南风云人物寻访活动。为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市工商联积极向国家、省、市分别推荐了一批在企业发展、社会贡献、绿色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及企业家参评各类奖项。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被全国工商联授予改革开放40年百名民营企业家称号。在2018年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庄席福、刘钦辉、何耀文、彭志坚4名企业家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非公企业被评为“发展升级示范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等8家非公企业被评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叶小飞等14名企业家获评“优秀创业者”光荣称号。

 

E凝聚共识协同脱贫攻坚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市工商联不忘殷切嘱托,积极引导商会创建“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保障一笔资金、提供一套服务”的“五个一”机制,探索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新路径。

 

——积极动员引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全国“万企帮万村”和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深入开展全市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通过召开全市“百企帮百村”行动推进会、市工商联领导多次带队赴各县(市、区)调研督促、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加强扶贫台账管理与调度等措施积极动员引导。推动实施村企共帮,引入民营企业出资金、出技术甚至包销产品模式,与贫困村共建产业基地,共选帮扶项目、共同实施管理,实现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三方共赢。截至2018年底,进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扶贫档案系统,有876家企业(商会)与977个村结对帮扶,共实施项目2030个,投入资金10.82亿元,受帮扶贫困群众16.2万人。

 

——聚集深度贫困村。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好赣州商会联合总会平台作用,积极引导商会组织与167个深度贫困村对接帮扶。通过加强与市内外商会、企业联系,仅用3个月,就引导128个商会与167个深度贫困村对接,实现商会、企业帮扶深度贫困村全覆盖。

 

——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根据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等六家单位《关于开展江西省“千企帮千村”教育精准扶贫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市工商联等对应的六家单位迅速行动,及时制定了方案,确定了帮扶原则与目标任务。市内外商会、民营企业及爱心人士对此纷纷响应,热心助力贫困学生就读大学,受到社会一致好评。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考取大学的贫困生中已有千余人得到资助。

 

——培树帮扶典型。与赣南日报社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商会及民营企业投身精准扶贫行动的先进事迹,不断传递正能量,激发民营企业投身“百企帮百村”行动热情。上犹众鑫电子、江西惠大饲料、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等多个企业被评为全国、全省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市工商联积极组织引导各地商会及民营企业对接帮扶深度贫困村,得到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及省工商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分别作出批示,予以鼓励鞭策。省工商联还发文要求全省工商联系统学习借鉴赣州经验。

分享:

来源: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