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以风险防控为第一要务

来源:金融时报 张末冬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1日

  7月3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在北京组织召开2018年年会,主题为“深耕廿载,筑梦未来——金融风险防控下的资产托管行业发展”。会上,《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截至2017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41.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6.06%,国内存托比达83.6%,托管系数已达57.57%,托管机制在实现社会资金规范化运作、促进资本市场繁荣、提高投资和交易效率、防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日渐成为我国资管行业乃至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本次《报告》以“金融风险防控下的资产托管”为主线,回顾了20年来我国资产托管机制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的重要成效及行业发展大事,对2017年度托管行业的监管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展望了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是对我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全貌的完整展现。

  《报告》展现了资产托管机制对于我国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作用。资产托管业务涉及领域广,直接对接资管机构和金融市场。在我国公募基金领域乃至整个大资管领域,资产托管人都以安全保管资产和独立监督投资运作为己任,促使公募基金发展成为制度最健全、运作最规范的资管业务形态。国外金融市场和国内公募基金领域的实践也证明,托管机制在保护投资者权益、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托管机制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的推广应用,对于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在宏观层面上,托管人可协助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搭建资管行业征信评价体系,监督资产管理人投资行为,促进整个资本市场规范化运作;在微观层面上,托管机制作为一种受托职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资产管理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独立第三方监督,安全保管客户资产,充分披露资管产品信息,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提升社会信用水平,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报告》同时指出,经过多年发展,资产托管行业覆盖面广,托管产品种类丰富,服务的客户已由最初的基金管理公司扩展到目前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养老金公司、企业年金、境外资管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等社会方方面面,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和产品,带来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并进而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变革和资产托管服务的创新。随着托管产品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手段上升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创新能力、差异化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的比拼。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托管产品研发,形成领先的托管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升核心能力。建设集信息交互、业务处理、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托管服务平台,打造综合、高效、精准的专业服务能力,提供规模化、批量化、集约化和数据化的托管服务,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托管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差异化风险定价,并提供增值创新服务,助推托管机构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托管运营商转型。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报告》指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资管行业生态的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范围将从股票、货币、债券、期货等市场,逐步拓展到境内外不动产、外汇以及境外资本市场,资管产品将日趋多元化,不同交易策略与收益模式的结构性产品将不断涌现,资管产品投资工具运用不断创新发展,这些都将为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破解资本金约束和资金约束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同时,托管账户是直接融资下资金流转的核心载体和资金流动的中枢,是商业银行拓展账户、发展和维护优质客户的有效手段。”《报告》认为,托管机制下,托管账户联结着直接融资的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通过提供托管服务,在托管账户和投融资上下游企业账户中实现资金体内循环。托管业务能串联和支持资产管理、金融同业、金融市场、投资银行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商业银行整体经营转型,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资产托管服务范围和对象的拓展,系统与流程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变革,又推动着商业银行整体业务的创新。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张末冬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