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红桃岭蝶变记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7日

  12月1日,是南康区赤土畲族乡三村村红桃岭组村民曾庆福几家人新房奠基的大喜日子,按照报批规划,各自拆除老宅的土坯房后, 4套两层半的新房联排兴建、统一施工。新房的主人多年来外出闯荡发展,在县城也早已住上商品房,为什么还要回老家重建新居?曾庆福说,两个因素:一是故土情结,二是老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说到红桃岭的变化,三村村党支部书记曾小辉说,最明显的,就是道路变通畅了、村庄变秀美了、人变得更加自信了。
 
  道路变通畅,自嘲成历史
 
  一村鸡打鸣,三县边际闻。红桃岭地处南康、崇义、大余三县(区)交界处,是赤土畲族乡最边远的一个村庄,因距离乡政府有18公里,村民想去赶个圩都得打好几个主意。通组公路修通前,村民出村办事必须走3.5公里羊肠山道才能到达最近的公路,山道陡处,上下有如爬楼梯。村里人曾有一个自嘲的比喻听起来好笑、想起来心酸:“红桃岭的饭很难食,客来食得饱,出岭走得消;红桃岭的人好品行,出岭骑单车,先让车骑人。”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当地政府劈山开出通组路的2012年,但因通户路和屋场余坪依旧裸土朝天,村庄里还是“天晴一把刀,落雨烂糟糟”。遇雨逢圩,人们看到鞋上、裤腿沾了很多红泥巴的,不消问,十有八九是从红桃岭出来的。
 
  道不畅必然闭塞,路难行发展受阻。红桃岭百来户人家400余人,四分之三外出谋生,留在村里守田守土守老屋的,只有百余人,而且多是妇女和老人,人称“三八六零部队”。汽车到不了家门口,青壮年出去少有回来,山村便少了许多生气,脱贫攻坚、村庄整治、乡村振兴进度也因此受到影响。砌堡坎、改水沟、修筑通户路,成为这里脱贫攻坚“秋冬会战”前的一场硬仗。9月初,总长2.2公里的通户水泥路开工建设,到9月中旬便全部浇筑完成。
 
  村民说,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此可没少花心力,他们跑项目、筹资金、抓落实,由于这里山高路远,材料运送成本高,还要苦口婆心做工作请来施工队。开工后,他们又日夜奋战在工地,忙协调、催进度、督质量,有时甚至到凌晨两三点钟都还没进屋。对于驻村工作队员的奔忙辛劳,村民曾庆忠充满敬意:“一周五夜住在村里、蹲在点上,顾不了家、睡不足觉,为了红桃岭的事,他们有多操心、多尽责?要我来说,就一句话:反正我是干不了这活。”
 
  村庄变秀美,自豪盈心间
 
  整治前的红桃岭,村民形容是“走路容易崴到脚,村容村貌脏乱破”。
 
  今年9月2日,南康区委主要领导深入红桃岭调研,看到这里民居普遍老旧,祼墙土坯房存量较大,房前屋后柴草乱堆,破棚烂厕杂陈散布,村容村貌不堪入眼,当即要求上下合力限期整改。新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乡干部蓝善林告诉记者,责任如山,不容懈怠,要想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好这么繁重的任务,想方设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至为关键。“整治没有好到别人,受益的都是红桃岭村民。”“不拖后腿,才不会被人笑话。”……入户谈心、乡村夜话,干部说得实在,群众觉得有理,加上在外发展的村民得到动员纷纷回来一起做工作,全组百姓很快形成共识:再不抓住机会彻底整改,就辜负了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从9月3日签下整改责任状起,只用了18天时间,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就通过发挥好红桃岭村民理事会的作用,采取“拆与整”“拆与建”“拆与粉”相结合的措施,一共拆除了34栋4800平方米危旧土坯房和空心房,清理破棚烂厕60间1600平方米,修缮粉刷房屋20多栋,支持帮助19户村民按政策规定报建新房……边拆边整、边拆边建、边拆边粉,至9月20日,红桃岭所有通户路和各户余坪实现硬化全覆盖,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到位。
 
  旧貌换新颜,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11月上旬和中旬,在赣州市和南康区分别组织的脱贫攻坚随机督查中,红桃岭的群众满意度均为100%。
 
  民心变思进,自信写脸上
 
  9月27日,红桃岭作为赤土农村环境整治见效最快、变化最大的村庄,迎来全乡1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进村观摩交流。村貌大变样,宾朋远道来,红桃岭村民现在说起这事,都觉得脸上有光。
 
  今昔对比,反差如此之大,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如今就真真实实地呈现在眼前,全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
 
  “路通了,村美了,这些都是外在可见的,要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更得激发内生动力、挖掘发展潜力,增强村民自力更生战胜贫困、感恩奋进奔向小康的决心和信心。”驻村工作队队长、南康区交通运输局干部王顺洪告诉记者,三村村共有红桃岭、新地、障背3个村民小组,相互间都相隔10公里以上,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64人,其中红桃岭就有21户86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作为对口帮扶单位,今年,区交通运输局与乡村一道,在红桃岭实施了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当地发展条件,同时通过帮助拓展销路,鼓励贫困户立足山地优势发展脐橙和黄桃等产业,到目前全组脐橙种植面积已达900亩。
 
  村民曾庆林,因两个儿子患先天性疾病致残,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一家人用好扶持政策,种了12亩脐橙,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信心倍增,今年又扩种了13亩。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和帮扶干部一起为发往山外的脐橙装箱,果箱很特别,上面印着一句话:“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每个果箱内,还附有一张写着“扶贫路上感谢有你!”的小纸条。曾庆林说,这些都是帮扶干部的创意,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各自的微信朋友圈,制作抖音短视频广为发布,帮助红桃岭的贫困户宣传推销脐橙。
 
  驻村乡干部谭寅是个90后,2016年主动请缨到这个山旮旯来驻村,3年来,他在倾心帮扶中见证了村里的变化,也感受到红桃岭人对加快产业发展、实现长效增收的渴望。他告诉记者,今年,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的谋划推动下,红桃岭村民又试种了一些红桃,明年村里打算大面积推广。要不了多久,红桃岭就将变成名副其实的“红桃岭”了。
 
  扶贫不忘扶志,输血更重造血。硬件改善了,产业发展了,自信增强了,红桃岭人实现小康梦的日子还会远么?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