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红土地上的脱贫橙色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田耘 姚子云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又到一年橙黄时,农户忙采摘,脐橙厂忙加工,赣南革命老区红土地上的“橙黄色”格外明亮。脐橙成为 “当家树”,帮助老区人民实现脱贫增收。
 
  赣南地区以红壤为主,土质偏酸,有机质含量较低,光照降水充沛,产出的脐橙品质好,适合脐橙种植业发展。
 
  “今年保守估计能赚15万元,谁能相信我曾是贫困户呢!”安远县车头镇57岁的村民刘华昌高兴地说,“树上还能长‘金子’,地里刨了一辈子食都赶不上这几年种脐橙的收入。”
 
  刘华昌如今尝到了种脐橙的甜头,但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早些年他并不愿种脐橙。刘华昌告诉记者,虽说本地脐橙质量高,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价格上不来、果子不好卖,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脐橙不是烂在树上就是坏在家里,很容易亏本。
 
  近年来脐橙种植的效益好起来,原本不被看好的脐橙,随着赣南各地条件改善,正成为老区脱贫的“香饽饽”。安远县果业局局长高卫东说:“现在金融政策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贫困户获得了政府提供的种植启动资金,物流和销售渠道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安远县鹤子镇油蔡村,44岁因病返贫户蔡为明,就是实在的受益者。他说:“以前等着果品经纪人上门收购,经常被‘踩’价格,互联网入户后,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电商销售,价格每斤高了1.5元。”他还获得了金融贷款的支持,脐橙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产出的近2万斤脐橙,早早被抢订一空。
 
  脐橙产业发展还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革命老区人民脱贫增收的“黄金果”。
 
  安远县车头镇的贫困户黄英祥,常常想着外出打工,摘掉 “贫困帽”,但每次看到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这位汉子又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还是被“拴”在家中。随着脐橙产业的发展,很多乡镇都有了脐橙厂,黄英祥实现了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农闲在干净的车间干活比田间地头还轻快,农忙把脐橙种好,一年赚钱都不耽误。收入比外面打工高,还能照顾家里,贫困的‘帽子’也甩掉了。”
 
  种植农户多了,更多群众加入脐橙的产业链中,不少贫困户从中受益。
 
  在安远县橙皇柑橘无病毒苗木基地,数辆外地牌照的车子停在厂区门口。基地负责人蔡家龙告诉记者:“借着脐橙发展的‘东风’,苗木基地产值上千万元,吸引了周边400余农户就业,帮助200多农户脱贫。”
 
  不仅上游的苗木业得到发展,整个脐橙产业链彻底激活,如今形成了一批从单纯的脐橙种植业向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协调发展的大企业。赣州脐橙也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品牌价值超600亿元。去年赣南脐橙帮助25万种植户、70万果农增收,脐橙越来越甜,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赣州市果业局副局长朱柏州说:“通过优化赣南脐橙的种植结构,延长‘黄金果’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今年脐橙产业将带动5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新华社南昌11月22日电)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