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徐贝贝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8日
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此次进博会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明星”产品云集:三分钟变身会飞的汽车、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可以开锁的SVH仿人五指机械手、售价高达两亿元人民币的AW189直升机等等。据悉,除了进博会的线下展销平台,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跨境电商平台也纷纷发力“全球购”,借着进博会这个平台引进全球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高端制造设备、服务贸易等的引入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专家表示从长远效应分析,进博会将倒逼国内改革,例如营商环境、物流、贸易政策等。而最受普通消费者关注的还是食品、农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电子设备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的引进。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消费模式已经转变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据测算,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得益于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且不断扩张。但目前国内供给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导致了“海淘热”“大妈日本抢货”等现象。
进博会是满足消费者旺盛消费需求的一个窗口,也是我国消费升级态势的集中体现。从数据来看,2018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亿元,同比增长9.3%。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继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居民享受更多社会化服务,全国居民人均家政服务支出增长38.7%,交通费支出增长24.1%,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8.6%。
我国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有三个支撑。一是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同比实际增长6.6%,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0.4%,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村地区网上销售规模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同期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高4.3个百分点。
二是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多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随着进口博览会的举办、网购平台和“互联网+”消费的兴起,我国居民消费的渠道越来越多。
三是关税、个税等税收红包和“放管服”便利化措施的不断释放。自11月1日起,我国降低1585个税目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5%;个税改革利好也将在明年全面释放,消费者的钱包越来越充实。营商便利化措施的出台提升了进口商、供应商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
如何进一步提高消费对于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需要重视农村消费能力的挖掘和提升,不断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温彬认为,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是服务业消费,具体包括文化娱乐、养老服务、新能源汽车、医疗保健服务等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提出了提振居民消费的五个关键措施:第一,要遏制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谨防通过居民部门加杠杆来刺激消费,这样反而是抑制消费;第二,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让居民不再背负较重的购房与住房压力;第三,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减轻贫富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第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更好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第五,既要实施以降低宏观税负为主要抓手的积极宏观政策,又要加快市场化改革以推动增长动力的转换。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