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陈彦蓉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5日
今天,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进口和消费,成为此次进博会引人瞩目的热点。
10月29日,商务部就进博会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时称,在本届进博会上,将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根据展商登记情况,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多达5000余件,这将更加丰富国内市场,在促进国内本土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使消费者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福利。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现已进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发展新阶段,庞大的内需市场是支撑进口、消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
乘着进博会的东风,扩进口,促开放,激活国内消费潜力正当时。
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既是最终需求,也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近期,中央层面针对消费领域的密集发声,更是肯定了消费这架“马车”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强调,要实行更多举措挖掘内需潜力。而在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消费引领、市场主导、审慎监管、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政策暖风频吹,居民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扩大消费的成效开始显现。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内需消费依然延续了近几年持续升温的势头,实现平稳增长。据测算,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增速与1月份至8月份持平。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一方面,全国31个省区市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多数省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另一方面,不仅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加快,市场供给方式也在持续创新,消费增长动力有所变化,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实践证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高位,而从当下新业态、新金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消费扩大升级的潜力仍然十分可观。
其中一个突出表现便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已成长为连接我国庞大消费市场和供给的桥梁。在消费内容、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全面提升的背景之下,扮演着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升级的生力军角色。
近年来,在利好政策的持续助推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相关信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快速走高,占总消费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6.8万亿元。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更是依托于丰富的线上消费场景,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中覆盖范围和业务下沉方面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消费门槛,优质、便捷的消费分期体验备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我国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4万亿元,相较于2016年增幅高达904.0%。
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蓝海也驱动了消费金融行业规模实现持续扩张。官方数据显示,经过近10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由最初的4家发展至目前的23家,截至2018年上半年,有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抓住市场风口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需正视的是,消费金融行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不规范的问题。行业乱象时有发生,市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一些机构在风险化解和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而,加强机构合规经营,促进消费金融行业有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意见》中也明确提到,要“进一步提升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鼓励消费金融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10月17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消费金融公司自律组织,致力于落实监管要求,规范和约束行业经营行为,引导消费金融行业合规稳健发展。
时值进博会盛大开幕之际,加之“双十一”购物节脚步的临近,可以预测,新一波消费热潮即将到来。而伴随着促进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我们更有理由期待,消费金融行业也将走上更为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进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动能。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