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 亟待严监管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2日

    消费贷用于购房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市个人消费贷款增长速度之快不容忽视。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 2017年1月至12月,我市短期贷款余额385.2亿元,同比增长16.9%,较2016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1至12月新增56.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8.6%,同比多增46.9亿元。这些新增的短期消费贷款流向何处?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因为近两年楼市火爆,购房的人比较多,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主要还是流向房地产市场。
 
  市民黄小姐是一名普通工薪族。去年8月,黄小姐在市城区星语林小区看中一套二手房。虽然购房尾款可以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途径来解决,但是首付仍有10余万元的缺口。正在这时,房屋中介公司告知黄小姐可以通过银行申请短期消费贷款,黄小姐在中介公司的指导下,在一家商业银行成功申请到贷款解决了房屋首付款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中,“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这一表述出现多次,其所指目标就包括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在连番强调调控、监管的背景下,个人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房地产的通道仍然没有被完全封堵。就此问题,记者走访了在金融领域表现得较活跃的几家房地产中介机构。
 
  “消费贷款的类别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纯信用额度上限一般为30万元,30万元以上大额都需要抵押。”在市城区一家房屋中介公司,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只要贷款者直接在房地产开发商的POS机上刷卡或将该行消费贷款银行卡直接参与交易,银行方面就可以监测到资金的违规流向,进而面临银行提前催收贷款的风险。“不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规避被银行监测到资金流向房地产的风险。一种是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成功后将钱从贷款行卡里取出,直接与房地产公司进行现金交易。另一种是将钱从该贷款行转到自己名下的其他行银行卡上,或者转到贷款人的非直系亲属的账户银行卡上后,再进行购买住房刷卡交易。通过这两种方式,银行将无法监测资金流向。”中介工作人员说,中介机构会为客户匹配相应的贷款行,帮助客户申请贷款,最快一周之内便可以办理下来贷款。
 
  银行对消费贷流向监管日趋严格
 
  2017年7月8日,北京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辖内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况,这类行为不符合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查业务范围包括个人消费贷款(20万元以上)、个人经营性贷款(100万元以上)以及信用卡透支(交易记录中“交易描述”含关键词“置业”、“房地产”或“房产”,且单笔交易金额不低于20万元的交易,以及1天内出现多笔含上述关键词的交易)。
 
  我市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主任向记者透露,目前由于房地产住房贷款风险较大,国家相关政策对住房贷款的限制,各银行为拓展业务,都在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一般来讲,银行方面认为消费者违约的可能性不会太大。许多互联网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消费者的信息,银行通过这些客户信息进行放贷也比较安全。但最近几年楼市火热,“炒房”现象一度比较严重,国家层面主要通过提高银行贷款利率、设置住房贷款门槛以及提高首付比例等方式调控房地产市场,许多人会想到利用个人消费贷款来付房屋首付款。采取这种方式购房,一是不利于稳定楼市;二是个人消费贷款毕竟不是住房贷款,贷款期限有限制且多数为一次性还款,因而可能会导致贷款人无钱偿还贷款,进而出现影响贷款者信用的问题;第三,从银行层面来说,对银行资产而言也是巨大的隐患。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负责信贷的工作人员,得到的普遍答复是,“个人消费贷款只能用于留学贷款、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乃至买车等,不能够用来购买房屋”。如果贷款者将资金投向楼市该怎么办?“现在各家银行正在启动筛查个人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以及贷前严格审查。”一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从我市不同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着手向个人消费贷款客户追收贷款用途证明材料,严防违规购房或流入股市。
 
  监管部门需规范消费贷使用
 
  目前,有些人对国家经济新常态认识不足,依然停留在过去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价格大幅波动的经济认知中,进而想继续通过“炒房”来获得收益,这样也会导致投资时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部分行业之间存在着利差,导致许多人盲目逐利而忽略了风险。因此,从制度层面上是很难具体规范个人消费贷款的,更多的是从政策方面对个人消费贷款的使用方式作出要求,或者从贷款用途上去限制消费贷款的流向。监管机构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或风险提示等工作来引导和规范个人消费贷款的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表示,规范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银行对贷款流向进行追踪;二是对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要有一定的控制,银行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主要业务可能更偏向个人消费贷款进而加大了贷款风险,因而要对个人消费贷款的业务比例予以适当限制;三是从支付端控制资金流向,要求贷款者说明支付对象和资金流向证明。
 
  消费者如何正确使用个人消费贷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核心问题是消费者要有较好的风险意识,银行也要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风险提示。现在不少专家都在提醒要慎重对待个人消费贷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巨大负债压力可能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消费者风险意识将会逐步提高,并逐步理性对待投资问题。

分享:

来源:常德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