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下,工业绿色发展要有新思路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5日

  实现工业集约清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不合理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另一方面,要推动工艺技术产品升级,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做“加法”。“加减”之间,形成对稳增长、调结构、工业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开创工业集约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新作为、新局面

  我国工业发展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要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促进和创新,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下力气实施品牌战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产品资源重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构建开放式、多层级的工业绿色发展投入机制和响应体系,赢得工业发展的主动权和绿色竞争力。

  要实现工业集约清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不合理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割掉粗放发展的“尾巴”,这是做“减法”;另一方面,要推动工艺技术产品升级,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治理等市场机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做“加法”。“加减”之间,形成对稳增长、调结构、工业绿色发展的推动力,开创工业集约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新作为、新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任务,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提升是节能工作的三大抓手。随着主要高耗能行业进入饱和期,特别是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利用技术改造大幅提高工业能效的潜力不断减小,结构优化升级成为关键任务。其中不仅包括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工业内部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升级、质量改善和附加值提升等,这既是节能减排的最大潜力所在,也蕴含着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巨大空间。

  此外,系统优化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是解决企业效率高与整个社会效率低并存问题的重要措施。商品供不应求或严重过剩,都是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从微观层面看,优化原料供应和用料平衡,可以起到减少仓储、降低运输成本和积压资金的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开展商品供需平衡预测,有助于降低产品供需失衡对价格的冲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过程,均可以收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体来说,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过程不科学,会消耗更多能源。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过程工业,有通过过程优化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规模不经济、分散的供热锅炉、窑炉等,可以通过优化配置和集中供热提高能源效率。

  当然,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要发挥政府在法规、标准、政策和实施监督方面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能源、矿产等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使企业形成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总之,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增长动力等问题的破题之道,正是在资源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运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龚洁发)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