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智慧财经(上海)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随着中宝投资法人代表被批捕和深圳旺旺贷的失联,P2P跑路潮再次吸引市场注意。据本社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4月上线仅一月的众贷网倒闭至今,已有近百家P2P企业卷入倒闭潮。
多位P2P业内人士对本社称,尽管倒闭潮在2013年底密集出现,但2014年才会是行业洗牌的关键年。你我贷品牌公关部经理何晓林对本社称,网络借贷市场很大,但却容忍不了同质化竞争,经过行业洗牌后,预计仅有10-20家企业能够留存下来。
“将来P2P谁的做得好,就要看谁能够更好地把控风险”,新新贷市场部高级经理朱捷对本社坦言。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在P2P企业内部及外部进行风险控制,各家P2P企业也在进行摸索,希望能把握住“乱世”中的发展机遇。
实施清结算分离助力风控
“风控”成为P2P企业最常用的宣传词汇,但受到资金条件、技术水平、风险意识等多重因素影响,各个平台的风险控制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威胁到交易双方交易安全。而P2P风控不仅需要在借贷双方间进行,还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风险管理。
隆宇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杨志伟在近日举行的“2014创新金融发展交流论坛”中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完全依靠线上审批来进行风险控制必然是行不通的。对借款者、借款企业的风险把控,仅通过线上提交资料,是不科学的,需要更详细地了解客户的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经营场所及周边情况等信息,因此需要加强线下实地考察。除了要对放贷流程层层把关,公司自身的风控体系和资金制度要求需更为严格。
杨志伟提出,实行清结算分离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个办法,所谓清结算分离,是指用户在P2P平台上进行电子债权交易的资金账户托管在第三方支付公司,交易过程中P2P平台负责债权交易信息的匹配和交易生成并进行资金清算,用户资金结算由第三方支付的清结算系统完成。有点类似三权分立的概念,平台处理交易信息的细则,第三方支付负责所有结算服务的实施,而用户独立授权。
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副会长张信良对此表示,将互联网金融和担保两者结合起来很重要,基于担保下的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才是持续健康稳健的。张信良建议,对待互联网金融要审慎监管,持有发展,宽进严出,建议实施企业承诺制,让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地为实体企业服务,真正实现从互联网到金融的转变。
抛弃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
“资金池”和“非法集资”是监管层目前对P2P企业划出的两条红线。此前P2P采用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资金托管来进行风险控制,而随着监管层态度的变化,P2P企业开始寻求与银行间的合作,意在银行进行资金托管。
在此方面,深圳红岭创投16日已与平安银行签署全面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红岭创投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由银行参与投资者资金账户监管的P2P网贷平台。二者在平台投资者资金账户监管、全渠道基础支付服务、理财增值服务以及个人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而互利网在资金支付方式上也才用了去第三方支付,采用直接汇款的形式,而非大多数P2P借贷平台设置中间账户的模式。互利网CEO袁建春对本社表示,这种借贷双方绕开P2P平台直接进行资金来往的模式,需要双方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一系列设定,这种资金从投资人账户支付到借款人账户的方式,从法理上是不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的。但袁建春也坦言,根据各个P2P平台的实际运营情况不同,这种支付模式并不一定能得到推广。
网贷之家CEO徐红伟指出,互利网大量业务是基于地产抵押的形式,单笔额度并非小微密集型,因此该模式对于互联网可行,能够节省费用和接口时间。他说,“我们不评论这个模式是好是坏,但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清退加盟商控制内部风险
在监管尚未出台之前,市场一度传言称P2P将采取牌照制进行监管。此后,多家P2P企业开始以“加盟商”方式进行业务扩张以“跑马圈地”加大获取牌照筹码。但随着加盟商开始进行业务运转,P2P企业内部却出现了风险问题。
一位曾以加盟商方式进行运作的P2P企业内部人士对本社表示,虽然该形式能够使得P2P企业短时间内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扩张,但由于加盟商并非企业内部人士,与企业总部距离较远,且风险意识薄弱等因素而难以控制。因此在运作中出现了加盟商为赚取提成了为借款人作假等情况出现。鉴于上述原因,该企业已暂停加盟商的进入,并逐渐对已加盟商户进行清退。
虽然多位业内人士均对本社表示,加盟商对于P2P而言风险极大。但本社了解到,仍有多家P2P通过加盟商形式开展业务。近日,新纪元财富便采取加盟商方式开展业务。根据该网站信息显示,新纪元财富是一个多用户的P2P网贷加盟平台,加盟商加盟后可以自己独立的操作运营,全国各个平台上面的优质项目都可以推荐到其他加盟平台上一起来完成投资,一些信息资源,技术优势等都可以共享。
附:本社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的P2P已跑路或出现其他问题企业清单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