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7日
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今年初,温州国泰小贷公司因为对国家开发银行产生超过5000万逾期贷款而陷入停业整顿。此事提示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行业整体运行风险。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作为试点运行的小额贷款公司,生存状态又如何?温州市金融办近日发布的一份《2012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提示了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的“隐忧”。
经营水平远高于全国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民资进军金融业的突破口,也成为民资阳光化的活跃阵地。温州市金融办的这份运行报告显示,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经过数轮增资扩股后,历年累计放贷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大关。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已开业33家,注册资本金总额88.1亿元,净资产总额104.4亿元,银行融资27.3亿元,贷款余额126.8亿元,试点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1100亿元,截至去年末即突破千亿元大关。
“温州小额贷款公司各项指标均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上述分析报告指出。据最新的测算数据,温州小贷平均注册资本2.67亿,人均管理贷款3300万,平均贷款规模3.84亿,这三项指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高水平的。
在规模逐年快速增长的同时,温州小额贷款公司正成为支持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截至今年3月末,温州小贷公司用于种养植业等纯农业及10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88.8亿元,平均年利率19.11%。
风险有升高
“在金融危机阴影仍未散去的今天,我们超过75%以上资金面向的都是小微企业、三农,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银行服务对象的缺口。但是也因此,累计的风险不容忽视。”温州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开云分析。
逾期率有所上升是风险的信号。
报告分析,截至2012年末,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同比增长127%,逾期率1.5%。虽然尚在可控范围内,且远低于同期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但相比2011同期增加了0.72个百分点。其中个别小贷公司去年末的逾期率已高达4.8%,银行甚至开始收缩融资规模。
同时,受去年的经济形势和担保互保链的影响,股权转让的数量也开始提升。因为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资金链紧张现象显现,去年全市共有10家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而且预计今年类似的股份转让还会持续。
“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马兴告诉记者,当前温州市金融办正在考虑以风险控制为主,放慢扩容步伐更注重质量的把控。2013年该市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家数可能由此前提出的100家减至50家。
“准入门槛会进一步提高。”马兴介绍,除了招投标制度,他还呼吁新的配套管理机制来系统性控制风险,即要求各地政府在申请名额的同时,同步提供财政、税务的相关配套规划,让真正优质的小额贷款公司有一个更为“绿色”的生存环境,降低运营风险。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