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银行购买小贷公司信贷产品惹争议 小贷公司步履维艰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特约记者 古秀 发自广州

  最近,深圳市中恒泰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中恒泰” )与建行深圳分行的合作陷入了暂停状态。去年开始双方合作开展的“信贷资产转让模式”颇受争议。银监会对新模式既不说支持,也不表示反对,让小贷公司和银行的合作很难推进。

  在深圳,已经试水信贷资产转让模式的小额贷款公司不止中恒泰一家。据一家小贷公司的高管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小贷公司和银行是紧密合作的,不跟银行合作,小贷公司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小贷公司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机构身份有名无实,而银行也做中小微企业贷,产品越来越灵活,资金又相对便宜,都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造成冲击。

  银行做批发 小贷做零售

  什么是“信贷资产转让”模式?中恒泰总经理李俊形容,相当于银行做批发,小贷公司做零售。与重庆金交所等开展的“小额贷款公司资产收益权凭证”公开转让不同,中恒泰信贷资产转让是通过与银行合作,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流程为,先由中恒泰将其众多客户打包成一个信贷资产包,转让给合作银行。银行在接到信贷资产包后,进行拆包逐笔审批,审批完成后,银行将此信贷资产包买下来,列为银行表内业务。而银行购买信贷资产的资金则会转入中恒泰的归集账户里,这等于公司又有了资金,可以循环贷款。

  而银行购买此资产包的期限,在中恒泰给企业的贷款期限内。举例来说,中恒泰给企业的贷款期限为12个月(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而银行买下这个信贷资产包的期限为10个月(2013年2月1日-2013年12月1日)。在银行贷款到期时,先由小贷公司代企业还钱给银行,然后企业再把12个月的本金加利息还给中恒泰。股东作为第三方回购担保,在中恒泰代偿不了的情况下,由股东代偿。

  中恒泰的信贷资产转让模式,实际上是在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无钱可贷”、“无资可融”的窘境下诞生的。根据央行及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由于不能吸收存款,其资金主要来自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并且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融入资金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这样算下来,小贷公司的最大融资杠杆仅有1.5倍,相比担保公司的8-10倍、银行平均的12.4倍差距太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就曾表示,对小额贷款公司长远发展并不看好,因为小额贷款公司在没有杠杆的情况下,很难有长远的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深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的主流是助贷模式,小贷公司给银行介绍客户,由银行发放贷款,小贷公司在其中扮演着担保公司的角色,以收取除银行利息以外的费用作为中间业务的收入。但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客户为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对于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小贷公司来说,运作起来比较困难。

  据李俊透露,建行给中恒泰的放贷利率相当于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40%,即8.4%,中恒泰的从中可以赚取6个多点,而企业则从银行拿到了相对便宜的贷款资金。当时建行给了中恒泰7.5亿元的转让合同,实际转让了1亿元,因为有这笔资金,中恒泰那年的规模得以扩大。

  银监会态度不明晰

  这种信贷资产转让模式却颇受争议。争论的焦点首先落在了银行和小贷公司间的信贷资产转让模式,有没有与银监会相关规定打“擦边球”。有质疑称:“这个资产转让模式中会涉及到银监会明令禁止的"回购"问题。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卖断"的信贷资产转让模式。不过,在银行合同之外,小贷公司与企业的贷款合同条款中设置了回购渠道,资产到期前1个月,小贷公司借道贷款企业,把信贷资产又做了"回购"。”

  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业务应严格遵守资产转让真实性原则,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对此,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孙自通表示,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是该通知规范的主体,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资产是否属于该通知中的信贷资产,还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由于有上述通知的存在,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回购式资产转让业务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分享: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