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打造中部最优投资环境——我省外贸出口突破200亿美元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张志勇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和感召力,使得外贸出口能够在中部地区脱颖而出?

  2011年,我省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工业发展红红火火,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均离不开优越的投资环境。打造中部最优投资环境,凝聚外贸出口强劲合力,是我省外贸出口领跑中部的一大法宝,是关乎我省外贸出口能否继续逆势上扬的后劲所在。

  省委、省政府始终着力优化投资环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外贸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加速转移流动的重大机遇,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对接国际规则,进一步优化我省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

  代省长鹿心社指出,要紧紧抓住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宝贵机遇,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发展营造更优的环境,注入更强的动力。

  洪礼和副省长多次深入出口企业和广交会调研,鼓励全省外贸战线不畏困难,勇攀高峰,并多次召开外贸专题协调会,抓政策落实,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仅2011年对外贸工作的批示就达50余件。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因时因地制宜,我省不断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发展铺就“高速路”。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关键时刻,我省及时出台了《关于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指导性文件,为企业应对危机、逆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积极应对近两年全球经济萎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从2010年起把省级外贸发展资金从每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2011年又增加到5000万元,全省11个设区市和大多数县(市、区)均设立了外贸发展基金,形成了条块结合和省、市、县三级推动的外贸出口工作机制。我省还及时出台了《关于培育全省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施措施》,推动了全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

  为进一步强化出口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制定了《关于推进江西省出口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2010年、2011年分别认定了两批共11个省级区域出口基地和11个产业出口基地。

  为促进外资企业发展,我省制定了《江西省外资审批权配套下放实施方案》,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我省商务部门下放外资审批权限在中西部省份乃至全国都是最彻底的省份之一;同时,下放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到符合条件的11个设区市和70个县(市、区),做到即到即办、立等可取。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省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达7128家。

  各地各有关部门组织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共促外贸出口增长

  2008年以来,我省对780项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和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仅保留401项,缩减了379项。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次性收费”的服务方式,使我省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效果十分明显——生产企业办理出口退税从一月一次变为半月一次,2011年变为一周一次,企业出口收汇实行即时结汇,大大减轻了企业筹措流动资金和资金占用的压力。

  为简化加工贸易申报程序,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加工贸易联网审批和外资企业网上审批,缩短企业办理时间;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建成电子口岸实体平台,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报关基本实现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南昌海关进口通关时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出口通关时间仅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检验检疫实行外贸出口24小时预约报检,检务签证不超过1小时,对装运时间紧的产品,实行随报随检,大大提高了验放效率;开通“五定班列”、铁海和江海联运,物流成本降低20%至30%……

  在冲刺外贸出口200亿美元的关键时刻,省商务厅牵头,省政府办公厅、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外汇管理局、省国税局等部门从2011年11月起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即时调度,确保了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了一套促外贸出口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组织省内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从做大外贸企业主体入手,加快促进招商引资企业开工投产,每年新增进出口企业超过1000家;连续三年实施“千家企业拓国际市场工程”,每年组织千家企业参加50个以上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内外知名展览会,并支持1100多家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拓市场、抢订单,畅通出口渠道。

  ——加大外贸政策和业务培训,每年组织培训1000人次以上,帮助企业培养外贸专业人才队伍,扩大外贸出口主体规模;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积极申报成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5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个、出口加工区4个,数量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强化省级区域出口基地和产业出口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出口品牌企业超过70家。

  ——全面拓展口岸通道建设,九江、南昌、赣州、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先后获批设立并封关运营,南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九江城西港、上饶口岸作业区建成运营,鹰潭铜拆解加工区第七类废品进口转关试点成功,南昌—宁波、吉安—厦门、吉安—深圳等12条铁海联运班列先后开通,南昌—仁川等空中直航航线开通,逐步形成了立体交叉的对外开放通道。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设立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成立县级外贸服务促进中心,为企业办证、备案、注册,代办报关、报检,代理货运、出口等业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将当地的优势特色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百人服务团”心贴心服务,帮助企业谋出路,破解发展难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省进出口带来的严重影响,2009年,我省成立了由省商务厅牵头,省、市两级商务主管部门领导和省直22个单位负责人共140余人组成的“百人服务团”,深入出口企业开展个性化帮扶活动,一举扭转了出口下滑的不利态势,当年实现外贸出口73.6亿美元,超越中部地区兄弟省份山西、湖南、河南,首次跃居中部第三位,结束了长期“垫底”的尴尬境地。

  2011年,受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省外贸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百人服务团”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谋出路——紧紧围绕省内重点出口产业、省内重点出口企业和已签约落户且有出口潜力的招商引资企业开展服务;紧紧围绕促进企业从供货省出口、出口到海关特殊监管区转为省内企业直接出口(简称“两转”)开展工作,实现“两转”超过10亿美元;紧紧围绕加强出口调度和预警监测,强化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的跟踪监测服务,建立重点出口企业无障碍联系机制,积极协助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为顺利完成外贸出口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三年来,“百人服务团”为企业协调解决了近1000个涉及通关、退税、融资、物流、消防、项目审核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深受出口企业的好评。

  打造中部最优的投资环境,凝聚外贸出口的强劲合力,我省外贸出口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报记者张志勇

分享: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