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赣州晚报温暖之旅第十二、十三站抵达会昌、寻乌
冷风吹 冻雨飘 风雨兼程爱心路
○记者廖祥云 明心武 张火金 实习生段梦然 文/图
1月4日,在会昌县庄口镇下坪村小学,爱心人士给孩子们送上崭新的书包。
1月4日,赣州晚报“衣加衣”温暖之旅第十二站和第十三站分别来到会昌县庄口镇和寻乌县罗珊乡的9所山区小学。这是新年里的第一次温暖之旅。当日,我们顶着寒风冒冻雨,连续行驶7个多小时,将3000多件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和文具送到200余名贫困学生手中,让孩子在寒冬中感受到爱心的温暖。
会昌县和寻乌县是距离赣州城区较远的县,前往这些山区小学的路途漫长。为了能将这些爱心物资及时送到贫困山区每一名家庭困难的孩子手中,来自赣州源通驾校的两辆爱心车辆和爱心人士,一早便从赣南日报社大院出发,前往会昌和寻乌两县。当日,赣南的气温骤降至1℃左右,天空中飘着阵阵寒雨,即使坐在车内,我们也能感受到那彻骨的寒意。源通驾校的爱心司机刘建华对记者说,他已经连续六次参加赣州晚报的“衣加衣”温暖行动爱心车队,每一次前往山区小学,给那些孩子送去温暖时,都有着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运送物资都要走很长时间的山路,到边远的乡村,每次都要小心驾驶,让人觉得疲惫,但他都坚持走了下来。这次温暖之旅的路程漫长他已经想象到了,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些学校是这么偏远,踩着油门的脚仿佛都要断了。想到贫困山区那些还在挨寒受冻的孩子们,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值得的。
我们首先到达了会昌县庄口镇下坪村小学。这所学校校舍还是一座土坯垒成的老房屋,斑驳的墙壁,破烂的课桌,甚至在整个学校很难找到一块完整的玻璃。为了抵挡寒风,窗户上贴满了废旧报纸,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否为孩子们抵御寒风冻雨。我们看到,这里的孩子有一大半以上手上长满了冻疮,裂开一道道口子,令人心疼。不少孩子穿着塑料胶鞋坐在教室里,跺着脚御寒。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下雨后,由于前往学校的山路泥泞难行,许多孩子只能穿着塑料胶鞋来上课,这种鞋子穿在脚上无法保暖,很多孩子的手上和脚上都长满了冻疮。
“哇,那个书包好漂亮,真的是要送给我们吗?”我们搬着爱心物资一走进教室,孩子们高兴地从凳子上跳起来,伸长了脖子看着新书包和文具。随后,我们将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文具等物品送到每一名贫困孩子的手中。一个孩子拿到新文具后开心地说:“我终于有水彩笔了,这下我就可以给我画的画涂上颜色了。”听着孩子们不断发出的惊喜声和笑声,我们感到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孩子的开心快乐中变得温暖起来。
离开下坪村小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迄今为止“衣加衣”温暖之旅最远的一站——寻乌县罗珊乡华齐小学。在去往罗珊乡的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弯急坡陡,小心驾驶”“易翻车路段”等警示牌。这次爱心行动在寻乌县罗珊乡中心小学、华齐小学、凤和小学、上津小学和泊竹小学中挑选了65名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他们送去衣服、文具和体育用品。赣州晚报之前曾报道过,有爱心人士欲对山区贫困孩子“一对一”进行帮扶。在昨日的爱心之旅中,赣州江桥大厨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渊方跟随爱心车队,来到寻乌县罗珊乡一名贫困孩子思思(化名)的家中看望,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后,决定长期对她的学业和生活进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