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叶善胜和他的《365天对联》
安远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叶善胜为传承民族文化,匠心独运,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谓十年磨一剑,创作出《365天对联》,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不小轰动,一时来他家取经者络绎不绝,在安远传为佳话。日前,记者慕名前往他家对其进行了采访。
在安远县城滨江广场,叶善胜向群众讲解《365天对联》。
■日历上两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来源:中国赣州网
初冬,在安远县欣山镇一偏僻的小巷,记者走进叶善胜简陋的家,62岁的他,虽然脸上写满了沧桑,但依然精神矍烁。
叶善胜告诉记者,他中专毕业后,在诗联老师的指引下,踏入了楹联创作的大门。二十多年的楹联创作生涯,让他逐渐对楹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2005年的一天,在书柜前看书的他,随手打开一本日历,看到日历每页的两旁印着两句话,出于对对联的敏感性,他定睛一看,却深感意外,因为这并不是对联,只是略讲对称的两句话。突然,他脑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日历上既然不是对联,如果能把自己创作的对联印上去的话,不仅可以印制出一本精美的内涵丰富的日历,还可以把安远的楹联文化通过这个平台充分地展示出去,做成一本《每日一联》。
当叶善胜再拿起另外一本台历看时,台历的题目《365个故事》令他眼前一亮,既然这本台历的名字叫365个故事,那么《每日一联》就改称《365天对联》吧。叶善胜当即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他决定创作出一本具有安远特色的楹联文化载体读物。
■曾被人说成是“不务正业”中国赣州网,赣州第一新闻门户网站
万事开头难,要按照日历创作出符合每天含义的对联,是一项可能涉及古今中外、天地山河的复杂事情,但叶善胜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从此,叶善胜白天思考,晚上琢磨,他睡觉时突然间想到一句,也会赶紧爬起来记下,这样一晚上通常只睡两三个小时,但他不管睡多久,第二天5点半准时起床锻炼,他说:“这能让我有好的身体和精神进行创作。”
6年下来,叶善胜不知道去了多少趟新华书店,也不知被多少人说成是“不务正业”,就连老伴也劝他要多花点心思去赚钱,但叶善胜把“文章千古事,富贵一时名”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看到他对楹联创作如此追求,老伴也开始默默支持他。2009年的一天,不幸降临到叶善胜的身上,老伴永远地离开了他,这对他精神上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倒下,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创作。
今年5月,共369副、字斟句酌成5000余字组成的对联终于写成了。这些对联分为六类:节气类、节日类、迎春喜庆类、写景抒情类、赞美歌颂类、治学励志类。叶善胜把这369副对联按闰年366天算,每日一联,其中有3天每天两联,全部贴上了他的台历本上,《365天对联》也终于装订成册。
■反复推敲“敲”出《365天对联》欢迎访问中国赣州网(客家赣州网)
虽然《365天对联》已装订成册,但叶善胜并没有就此而满足。他深知,对联书册应该经得起广大读者的检验,所以他觉得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地作出修改。他不仅充分征求县内的楹联好友的意见,还给全国有名的楹联专家寄去自己的作品,请他们提出参考指导意见。只要有一名联友觉得哪里不合适,他都会再做认真的思考与修改,哪怕是一个字都可能再花上好几天的细细反复推敲。
就是凭着对楹联艺术的孜孜不求,《365天对联》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典故、故事或活用成语或暗藏玄机。也因为格律严谨、对仗工稳、词语华丽清新,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安远一中作为安远楹联文化教育基地,今年6月,学校把他的《365天对联》请进了课堂,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高一学生廖明初说:“我最喜欢‘恒心刻石成花巧,壮志书春状景新’这副对联,它激励着我应该好好珍惜时光。”
叶善胜和他的《365天对联》也开始走出安远,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不小的轰动。江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龚联寿评价他说:“叶善胜创作《365天对联》,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中国楹联学会领导也对他的《365天对联》给予了高度的赞赏。目前,该县也着手对叶善胜创作的《365天对联》在中小学校普及推广。(谢金根 特约记者赖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