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华翁逐艺
——一名普通农民追求艺术的艰辛之路
核心提示
屡次听人说起本报曾多次采访过的瑞金“农民作家”华崇峰有了新动向——他居然放弃坚持写了十年的小说和剧本,改练书法了。为一探究竟,记者日前再次前往瑞金市叶坪乡,寻访华崇峰和他的作品。
刚到目的地,就见华崇峰已在公路旁迎接我们。他穿着朴素,裤腿上沾满了泥巴,两眼深陷,看上去严重营养不良,但目光炯炯充满自信。
华崇峰在陋室里展示他所创作的“华派艺术书法”作品。
●普通农民时有“疯子”举动
在当地,华崇峰可谓大名鼎鼎,被人称为“疯子”。他虽已年近六旬,却从不甘寂寞,一直想着登报上电视,展示推销自己,试图摆脱穷困潦倒的境地。他还屡有惊人之举:曾“发明”用蔬菜原料做彩色包子,梦想技术转让发一笔小财;曾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歪才”,教会只有17岁的儿子“反弹”电子琴;曾与自己的老父亲签过死后向社会捐献眼角膜的协议;曾是学戏剧的中专毕业生,怀语不惊人誓不休“大志”,埋头创作红色题材小说十年……
走进华崇峰家中,记者一行却没能找到坐下的地方。除了天花板,地上、墙壁上,甚至是床上,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书稿和字画。或许是已经习以为常,或许是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世界,华崇峰并没有顾及记者一行的别扭站姿,开始介绍起他满屋子的作品来:“这些画你们以前都看过多次了,今天我要重点推出我的‘华派艺术书法’,这是我独创的。”说罢,他拿起几张作品向记者展示。只见一张作品上画了一匹马,马上有个小人,紧挨着小人下方则是一个“ ”字,谓之“骏”;另一张作品上则以船为主体,船上画有船帆加个“凡”字,后面紧接着“风顺”二字,谓之“一帆风顺”……
“这是象形字书法,用象形画创作的书法。” 与记者同行的摄影家一语点破。
●写写再画画,十年又三年
十来年前,华崇峰得了重病,无聊透顶时,听从岳父建议将其从军经历写成小说。于是,他开始静坐家中,写成长篇小说《三换军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华崇峰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写作,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年来,他不停写小说、诗歌以及各种题材的剧本。他白天睡大觉,做他的作家梦,晚上则端坐桌前,奋笔疾书。他说:“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我最能写出好作品来。”
后来,他便常常提着那个村里人都熟悉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叠稿纸和一支笔,走到哪写到哪。他乘公交车时写,在卖肉的案板上写,做客走亲戚时也写。大家都叫他“华疯子”,他也不在意。
华崇峰告诉记者,他已经写了100多部作品,达300余万字。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不少他写作的原稿,一叠一叠摞在卧室的床上,被他丢弃的稿纸满地都是。
“既然都坚持写作这么多年了,怎么现在又改搞书法了呢?”记者忍不住发问。
“写小说没人看,没有钱,书法来钱更快。”华崇峰回答说,“你看那些所谓的书法家,个个都赚了那么多钱,我的‘华派艺术书法’肯定不比他们的差。”
华崇峰说,他拿着小说、剧本的手稿去打印,印出来装了满满两蛇皮袋。他曾经用扁担挑着去了瑞金市文化局,文化局的人告诉他要找出版社。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家出版社认可他的作品。
他家境本来就不好,写作以后就更潦倒了。打印、邮寄、坐车、买纸和笔,样样都要用钱。“这些年为了写作,我已经花了1.9万多元钱了,现在还欠人家1.8万多元。”
陷入绝境之时,他开始转型搞书法。他说自己没有请人指点,靠着多年的摸索研究,硬是对汉字以及偏旁部首作了系统化和模式化的艺术设计,形成了自己的套路,作品既像字又像画。他说这是他独创的“华派艺术书法”,“我搞了3年,现在已经写了2万多幅了。”
不过,现在他的“华派艺术书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更没有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丰厚收入,但他也有“支点”:他说,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一些大型文献、辞书、画册及期刊上曾经刊载过,还受到了一些收藏家的青睐。
●命运之神还未眷顾他的努力
十多年来,华崇峰经常分不清白天黑夜,只是每天不停地写着画着,连家门都懒得出,把自己变成了“老宅男”。困了,和衣而睡,饿了,饼干凉水充饥。偶尔出门也是蓬头垢面,神态痴癫,邻居们都视他为疯子。
生活的日益潦倒,妻子开始不断抱怨,并试图让他“回归正常”,但华崇峰不为所动。冲突在所难免,夫妻俩甚至常常大打出手,到了后来,妻子觉得没了指望,离开了家。儿子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干脆外出打工去了,只是偶尔寄些钱来给他。当初怂恿他写作的岳父觉得很后悔,慢慢也不理他了。
他却觉得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从此更加我行我素。
可生活已经完全无人料理。他的家已经不能叫做家了。一进门,刺鼻的霉味就扑面而来,客厅里除了到处或张贴或平放的作品,就只有已经结成条状的灰尘。他的卧室,准确地说是工作室兼睡觉的地方,乱得叫人几乎无法进入。床上堆满了一叠叠的书法作品和他前些年写的小说原稿;裸露的水泥地上,铺着他的床,长年没有清洗的被子变成了黑色,蚊帐满是尘垢和烟草味;墙角放着一个烂纸箱,里面堆满了空墨水瓶,一个破脸盆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用坏了的笔……
他偶尔也会拉拉二胡,自拉自唱自编的红色歌曲。二胡拉得让人不敢恭维,像是阿杜的嗓音中不时夹杂着姑娘的尖叫。他不顾旁人的白眼甚至谩骂,依然自得其乐。因为,那是专属于他的世界……
记者手记
采访完华崇峰,突然想起夸父追日的故事,不是调侃,更没有讽刺,有的只是对执著精神的敬重。
看过他的小说和剧本的人,大多会送上“有才”的评价,这是他能够坚持10年笔耕不辍的唯一资本。他能写出100多部达300多万字的小说和剧本,还能靠自己摸索自创一套书法技艺,对于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他来说,已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在没有任何回报,甚至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情况下,他依然能坚持写作10年,就更令人动容。
但或许没有多少人会同情这样一个“疯子”。他太执著,以至于到了偏执的境地。他努力安排自己的命运,却断绝了生活的去路。他坐在现实的这头,遥想着梦想的那端,试图找到通往彼端的路,可是天太黑,路太远,他看不见。他也经常思念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但梦想的枝枝丫丫总在拨弄他脆弱的心弦,他已经无法回头。
他试图屈服,赚来大钱以挽回妻儿的心,让全家过上好的生活,但他放不下他的孤傲,所以他选择书法——依然是追求艺术,而且“来钱快”。他在寻找着他自己的平衡,这也是他的底线。
梦想是什么?洪七公说,梦想不过就是一个鸡屁股罢了。而华崇峰呢,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这些都是他的梦想。可在现实面前,梦想什么都不是,还不如他家那二亩水田来得实在。
很多人在这种时候都会恐慌,梦想坍塌之后的恐慌,但他没有,他似乎依然自如。这让我们对他又多了一份敬重。
希望他依然怀有梦想,更希望他能生活得好一些。(记者张火金 刘念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