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泛滥的交易所遍地开花 地方政府的“占坑”效应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刘永刚 王勇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 王勇|北京、河南报道

 

“最近国内的交易所实在是太乱了,这个时候我们领导不能出来表态。”这是近日中部某市领导的秘书在回复《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要求时的答复。这位秘书最后不忘善意提醒:“过了这个风口你再关注吧。”

交易所,一种对某种信息及物品进行交易的平台,如今正在国内野蛮生长。

目前,散落于全国各地的交易所已超过300家,交易品种更是超过百种。交易品种不仅包括稀贵金属、艺术品、金融资产、股权,还包括农副产品、医药产品。在一些地方,就连国画、大蒜、药品、人参果、红辣椒、丝绸都成为了交易所的“主营业务”。

如今,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热潮已经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向一些地级市甚至向县级市蔓延。虽然都名为交易所,实际上它们的“血统”有很大差别。其性质既有国营也有民营;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也有小企业单干的;有“小打小闹”的,也有努力建成国际定价中心的。

“它们的出现,有着流动性泛滥的土壤,有着实体经济投资难的背景,有着地方政府对金融中心的诉求,有信息物流配送不畅的环境,也有商品自身金融化的冲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此轮浪潮中,最为惹眼的当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及贵金属交易所,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与艺术品、贵金属价格高涨有关。此外,在区域振兴规划推动下,金融资产交易所的组建也如火如荼。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想在当地搞一个交易所。”东北某省金融系统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好多地方的心态是:趁现在还没人管赶紧先建起来,规矩出台之后再完善。”

当“试错”成为一种习惯时,即使没有规则也无大碍。

“遍地开花”——地方政府的“占坑”效应

地方政府的想法是,不管合不合规,先建立,等部门规范化以后,再做改变。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李小磊近日透露,由文化部联合北京市政府共同筹建的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在审批中,预计今年内挂牌。

由于没有统一的监管机构,记者无法得到官方的准确数据,仅从各地媒体报道的资料中统计,今年以来已成立及拟成立的各种交易所数量超过20家。其中,比较火爆的当属文交所以及贵金属交易所。

6月3日,湖南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并低调发行了第一个艺术品资产包。同时,大连和厦门均表示要筹建文交所。7月,有当地媒体报道称,江苏省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将于年内在南京成立。7月15日,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举行开业庆典。

不仅仅是文交所,随着贵金属价格的上涨,各地也嗅到了商机。

4月21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开市;6月28日,湖南稀贵金属交易所宣告成立。与此同时,重庆、成都也有在今年推动设立“稀贵金属交易所”的计划。一些已成立的贵金属交易所,如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不锈钢交易所”等还纷纷扩大市场热门品种,将白银交易纳入其中。

另外,在各地区域经济规划的带动下,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有爆发之势。

4月7日,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6月2日,大连市第一家公司制金融产权交易机构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正式成立;7月5日,河北金融资产交易所成立。

厦门市政府也已经和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在厦门设立海峡金融资产交易所。此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均成立了金融资产交易所。

今年以来成立的交易所还有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贵阳大宗商品交易所、吉林股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等。

在一些中心城市,交易所的数量更是已成规模。如重庆目前已有联合产权交易所、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农畜产品交易所、药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多个区域性市场。

另外,在林权交易方面,也先后出现了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甚至一些县城也在挂牌成立林权交易所,从事林权交易。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谋划着把自己的地区建成某种交易品种在全国的定价中心,并未考虑当地的现实的资金情况。”上述东北某省金融系统官员称,很多地方根本没有想清楚建交易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跟风”。

“地方政府的想法很简单,不管合不合规,先建立,等部门规范化以后,再做改变。”上述官员称。

贺强称,由于交易所没有严格的门槛,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一些没有完善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的交易所容易成为资本寻租对象。

备受争议——“纠结”的规则

郑州文交所一直期待,能在发展和法律规定的界限内,寻找到一个平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交易所们之所以会受到质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现了严重的法律与规则的冲突;二是交易规则在“打擦边球”。

在媒体密集的曝光和质疑之声下,“艺术品份额交易”这个原本生僻的词汇,现在已不算太过陌生。所谓艺术品份额类交易,是指把艺术品产权拆分为一定份额,在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上进行的公开上市交易。“艺术品交易”的基本原理与公司股票相仿:艺术品资产包拆分—— 一级市场出让——二级市场交易——退出。

尽管天津文交所目前备受质疑,但其他省市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仍然遍地开花。其中最受瞩目者当属郑州文交所,在几个月欲言又止的“静默期”后,这个神秘的资本竞技场开始初露真容。甚至有评论认为,郑州文交所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从“创新—碰壁—变革”的案例。

7月22日,郑州文交所发布《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关于份额产品经营收益分配方案公告》称,“经本所董事会批准,将通过举办展览、艺术沙龙、开发销售衍生品等方式专业经营进行交易的份额产品,经营利润以分红方式回馈给份额投资人。份额投资人除了能够享受份额产品本身的长期收益外,还可以获得所持份额产品的经营收益。”

这意味着香港式艺术品分红方案开始得到内地的认可和效仿。

近日,郑州文交所CEO张保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我们已推出模拟交易系统,让投资者通过模拟账号和虚拟资金进行模拟交易,主要为了能够使会员投资人提前了解和掌握电子交易系统。”

7月22日,张保盈在其微博上称,郑州文交所的交易软硬件系统在7月上旬就已经全部到位,目前完成全部联网测试工作,近期主要两项工作是仿真交易和银行账户对接,在8月上旬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后,核心考虑的是上线时间点问题。

7月下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郑州文交所看到,5000平米左右的的办公场地整体装修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清理工作。

“我们正在按照既定的方案稳步推进。”张保盈坦言,“很不容易,和原来的预期是有差别,一方面是时间短,另一方面牵扯的面太广了,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对于已经认购份额产品的投资者来说,这个等待似乎有点漫长。

“当初,认购的时候销售说明书上标明预计进场交易时间是7月中下旬,这到现在也没什么动静。”一位姓王的投资者称。

令更多投资者焦虑的不仅仅是何时正式上线交易的问题,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已经认购的份额化产品《王铎诗稿》与《全辽图》的命运如何。

此前,郑州文交所推出的首批份额产品《蓝田泥塑》、《王铎诗稿》和《全辽图》,均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不过,就在火爆认购当日,国家文物局致函河南省文物局,指出依据《文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规定,郑州文交所所销售《王铎诗稿》、《全辽图》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要求河南省文物局予以调查核实,并及时反馈。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