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1日
本报讯(记者宋海峰)我省现代农业项目实施三年来,水稻产业建成96.4万亩“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渍能除、涝能排”的标准粮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00万公斤以上;柑橘项目区年新增产值29.3亿元;水产产业改造标准化池塘8.9万亩,年新增水产品2.93万吨,年增收节支1.51亿元。去年,我省现代农业项目在全国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一。
从2008年开始,按照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关于“支持优势特色、突出粮食生产、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金投入、中央宏观指导、地方自主选项”的总体要求,我省选定了水稻、水产、柑橘等三大农业产业作为支持对象,水稻产业以标准粮田建设为重点,水产产业以标准鱼池改造为重点,柑橘产业以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2008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现代农业项目资金8.12亿元。全省农业、财政等部门强化管理,严格考评,扎实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实施。在抗击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和今年罕见的春夏连旱过程中,新建成的标准粮田通过有效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增强了防洪抗旱能力,项目区稻田受灾最轻,产量最高。柑橘产业新建成了45万亩标准化柑橘生态示范园,扩建了800万株良种苗木繁育能力,建成了柑橘病虫害监测站、点60个;同时,加强了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建设和柑橘现代营销网络建设。水产产业改造标准化池塘8.9万亩,改扩建繁苗能力5亿尾以上的规模化苗种场18个、淡水鱼供港基地1个。
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标准粮田项目区平均每亩单产提高40公斤以上,亩均增效80元以上;水产产业标准鱼池项目区实现了当年改造、当年见效,每亩增加鱼产量330多斤,增效1700多元;去年,柑橘产业项目区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三年来,仅现代农业标准粮田项目就提供了1.5万个季节性农民工就业岗位,为农民增加劳务收入6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