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民生新闻 >> 正文内容

我市近期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高温天气将逐渐缓和

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2日

    近期,干旱天气在我市蔓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如何做到科学防旱抗旱,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就此问题,8月21日,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台台长吕强。

  近期有降雨,高温天气将缓和

  根据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监测结果,8月20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已达轻度以上干旱等级,其中上犹、章贡区、赣县、信丰、南康、于都、会昌、寻乌、瑞金、安远、石城、兴国等县(市、区)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区已达中度干旱等级,章贡区、赣县、会昌、寻乌、瑞金五县(市、区)的部分地区已达重度干旱等级,目前干旱强度和区域在持续发展中。

  未来天气趋势如何?吕强介绍,据目前气象资料分析,预计22日受副高控制,我市为晴热高温天气;23日开始副高有所东退,受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和弱冷空气影响,我市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高温天气将逐渐缓和。

  应对当前天气情况,防范不可松

  吕强说,8月23日开始,我市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各地可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抓住这次有利天气过程,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做好水资源管理、调度,以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市民应有节水意识,不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针对高温干旱天气,要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和交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后期我市雷雨天气多,各地应注意防范局地短时强降水的不利影响;户外劳作人员特别是农民朋友应注意雷电灾害的防护。

  吕强说,为应对目前的高温干旱,各地应根据条件,及时对蔬菜、柑橘、脐橙种植区采用滴灌、喷灌、地表覆盖稻草等方式增墒保墒。水产养殖区可适当灌深水,开启增氧泵,并调节投放饲料的次数与时间。(记者钟新红)

  相关链接:干旱的定义和分级

  干旱,通常是指某持续时段内,自然降水较常年同期均值显著偏少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1)轻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30%以下,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在20%以下。

  (2)中度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30%至5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20%至40%。

  (3)严重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50%至80%,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40%至60%。

  (4)特大干旱:受旱区域作物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在80%以上,以及因旱造成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占所在地区总人口的比例高于60%。

  章贡区“三送”干部服务抗旱保苗

  连日来,章贡区200多名“三送”干部组成抗旱应急流动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引导农户及时种植补种抗旱农作物,减少旱灾损失。8月份以来,全区“三送”干部共帮助镇村解决抗旱资金72万元,区水利、农粮等部门派出100多名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抗旱技术指导和提供移动水泵等抗旱物资。

  章贡区“三送”干部和包村工作队员深入实地掌握旱情,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抗旱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各镇都成立抗旱应急流动服务队,同时为每个村提供机动抽水设备5台(套),对连片有旱的地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农村用水安全,在重点干旱地区因地制宜新建临时抗旱工程,组织劳力开展清淤疏浚灌溉渠道,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努力增强防旱抗旱能力。针对当前旱情,全区农技人员引导农户及时种植补种抗旱农作物,尽量减少旱灾损失。沙河镇河头村50多亩菜地,华林村100多亩苗木和成片菜地面临缺水枯死,“三送”干部得知后分别送来两台抽水泵,并组织村民义务投劳修建水渠,从附近河里引水灌溉,解了村民燃眉之急。(李禾丰 谢雨钿)

  昨日,电力工人在赣县储潭乡白涧村检修维护农田排灌专用变压器。为应对当前旱情,该乡启用农田排灌专用变压器,确保当地抗旱排灌用电。 肖菁华 见习记者吴书梅 摄

  昨日11时许,烈日当空,赣州市建春门浮桥上,浮桥修理工肖师傅忙完工作正擦着汗,一名卖完菜的农妇头顶编织袋匆匆走过浮桥。连日来,我市“秋老虎”肆虐,依旧保持高温晴热天气。据赣州气象部门预报,明后两天我市受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和弱冷空气影响,将有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高温天气可望逐渐缓和。 记者胡怀军 摄

来源: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钟新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