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7日
编者按
交通需求日益增大与道路供给相对不足是一个现实矛盾,因此,交通拥挤也就难以避免。实践证明,只靠修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就是提高道路利用率的一项主要举措。随着7月26日赣州市公交总公司新购15辆苏州金龙客车投放于优化后的18路线正式营运,市政府2011年内赣州中心城区新增100辆大容量、高档次公交车的计划已在短短三个月内超额完成,赣州中心城区公交运载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为提升公交出行比例创造了有利条件,市民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生活。
谁在牵引车轮上的幸福生活
□康习 记者徐金侦 文/图
图为赣州市公交总公司的停车场地。
今年1月26日,我市中心城区召开以“治脏、治乱、治堵”为主要内容的“三治”工作的动员大会,大会要求,举全社会之力打好“治脏、治乱、治堵”攻坚战,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同时要求,坚持公交优先,大力发展便捷公交、廉价公交,进一步开辟公交专用车道,投放一批大容量公交车,加密公交班次,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交枢纽,延长运营时间,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换乘效率。同时,科学组织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经过半年来“三治”工作的开展,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回首“三治”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市民感触最深的是政府治堵的决心和力度超乎预计。在治堵过程中,似乎总有两只手的力量在共同推动产生作用,一方面是对道路实行科学严格的交通管制,另一方面就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4月9日,赣州中心城区“快速公交”线路启动,预示着市民可以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车轮生活,也是我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有力佐证。
●城市呼唤公共交通快速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国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私家车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向全国每一座城市扑来,我市的车辆发展态势一年比一年明显增强。
据赣州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车管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赣州中心城区共有机动车16.7579万辆,其中汽车有5.1047万辆。我们和大多数城市一样正经历着“私人小汽车膨胀——道路拥堵”的过程,堵车这一愈演愈烈的“城市病”,已成为严重损耗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也成为市民出行时心中的“痛”。在中心城区各干道,我们经常听到汽车着急的鸣笛声;在各中小学校,经常看到因堵车接送不了孩子而流露出的焦急目光;在各大人群密集场所,经常看到时不时因堵塞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民感觉到,每一次驾车出行都是一种煎熬,每一次驾车出行似乎都有不愉快的经历;每一次驾车出行都要为寻找停车场地而苦恼。
道路交通出现问题,导致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出现问题,怎么办?运行的车轮如何承载人们更多的幸福?
赣州市交通运输局城市公交科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多途径,其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一剂良药。”赣州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高度关注并大力扶持公交事业发展,今年直接投入3870万元,购置105辆大容量、高档次的公交车,为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市公交总公司先后在中心城区启动K1、K2“快速公交”,将夏秋季运营时间延长两小时,冬春季延长半小时,高峰期每3分钟一班,平峰期每5分钟一班。而K3“环城快线”的开通,有效弥补了章贡路、濂溪路等路段公交“空白”。与此同时,市公交总公司在新开通K1、K2和K3的基础上,还根据市内道路分布特点和章江新区发展格局以及市民、群众乘车需要,邀请业内专家和教授就公交线路优化进行会诊,征询专家和市民、群众的意见,并陆续开通了K6“机场快线”、7路、126路、102支线等线路,上半年开通新线路7条,优化公交线路3路、5路、7路、18路、10路、9路等线路17条;延伸K2、5路、9路、18路、109路等公司线路5条。这意味着市委、市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已经看到,人们未来车轮上的幸福生活是靠公共交通工具来带动的,而不是靠小汽车来牵引的。
●发展公交要“扬优成势”
城市交通理应为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生存状态服务。同时,公共交通出行是否方便,是衡量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参数,更是体现市民对这个城市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约在30%,发达国家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在60%左右。随着中心城区105辆大容量、节能环保型新型公交车的投放运行,目前,我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已由原来的9.75%上升到13.7%。由于可见,赣州公交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所以说,公共交通不仅是一种发展趋势,更是已经被证明了的先进出行方式。
据了解,赣州现有人口896万,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已突破60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赣州打造成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更是把发展公交推上了一个箭在弦上的境地。为满足市民出行需要,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市公交总公司在4月9日开通贯穿中心城区东西、南北两条K1、K2“快速公交”,形成“一纵一横”两条“快速公交”为主线,4个区域均衡分布相结合的线网格局的基础上,开通了K3“环城快速”、K6“机场快线”和11路等新增和优化线路,为优化空地链接网络布局、提高路网密度,有效连接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南门口等中心城区各交通要点,为市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出行环境,共同构筑“布局协调、衔接顺畅、优势互补、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打造四省通衢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了富有赣州城市自身特点、优势的公交运行网络。据赣州市公交总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总公司300余台公交车内安装了GPS智能调度系统,车辆安装率达到90%,100辆出租车内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和报警设备,车辆安装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决公交发展瓶颈问题成为政府新课题
尽管公交车车型更新换代了,公交车辆增加了105辆,班次密度也加大了,市民、群众出行也更方便了,但最近,仍有市民不时向记者来电话反映:公交车经常停靠在马路边,影响行人通行。K6公交路线由火车站开往飞机场,实行大站停小站不停。此线路安排得有欠合理,南门文化广场西园站停了后,一直到君嘉酒店才有站停,那么居住这区域的人要怎么乘坐K6路呢?另外,这区间根本没有另外的公交路线可以转乘。126路、128路虽然会经过此区间,但是前往赣州开发区的大多数人都是持有团体卡,这两条线根本不能刷;还有的市民给记者反映:现在文明大道的公交车太少,建议多开几路经文明大道的公交车。还有,团体卡100路以下才能用,对市民出行的更高要求不能满足。
记者就市民反映的情况采访了市公交总公司营运科科长廖玉红,她说:“线路的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正在着手改进。”据她介绍,目前,所有持IC卡(普通卡)的人凭本卡均可乘坐中心城区所有公交车,不再限制100路以下了。她说,目前制约发展的瓶颈不仅仅是线路优化的问题,随着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赣州中心城区公交枢纽中心和换乘枢纽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了有车找不到地方停车,严重制约了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公司因为不具备枢纽中心,自己公司办公楼后面只能停靠60多辆车,其余只能租火车站地面,或者将车停靠在马路边。报批项目在立项、选址和请示划拨土地方面还希望得到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同时,廖玉红还介绍,今年2月24日全部收回了24条承包公交线路后,实行“公车公营”以来,人员的管理和基本素质的可持续性也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