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全南: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0日

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厂……在2011年的阳光下,红歌正在强力渗入全南县各个角落,火红的记忆,嘹亮的歌声,热情的旋律,在这片红色乐土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没有七彩的服装,没有绚丽的舞姿。夏夜,在全南县中寨乡罗坊村文化广场的戏台上,一场村民自编自导的“永远跟党走”红歌演唱会正在朴素上演。62岁的红歌爱好者林意莲深情演唱的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起了观众们的广泛共鸣。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什么是红歌?红歌的性质是什么?“其实,只要深深根植人心的,是真诚的,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能勾起人们对过去峥嵘岁月的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歌曲都是红歌。”谈到红歌的定义,全南县史志办主任叶祥财如是说。

林意莲是个忠实的“红歌迷”,公认的“红歌字典”,能传唱近百首红歌。每首红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她都如数家珍。林意莲告诉记者,她们这一代人,就是唱着红歌长大的。此时,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林意莲,把《春天的故事》等歌曲作为做工作的法宝,用歌声激励着全村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

城厢镇樟树村民间艺人曾建明是由“本土红歌”培养出来的典型代表,看到家乡的飞速发展,喜欢创作填词的他,计划用50首“本土红歌”对外推荐家乡。据悉,目前他已创作了27首“本土红歌”,其中《美丽全南》《在家创业会兴旺》等歌曲在网上广为流传,点击率颇高。

为把以红歌为主旋律的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该县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红色调研。“我们将协调教育、文化等各部门,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把红歌作为校本课程来研究,将来编入地方教材,经久传唱,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该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

该县还通过广场文艺等形式组织群众性的红歌演唱活动。在县城,“激情歌颂、构建和谐”周末红歌会大赛吸引了市民的眼球,市民免费报名参加,采用独唱、联唱、小合唱、大合唱等形式传播红歌;在学校,“永远跟党走”活动在中小学生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基层,广泛开展了红歌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掀起了“爱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

近日的全南,红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只要走近该县百年广场,便可看见一群群老年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吹拉弹唱,一曲曲耳熟能详的革命传统歌曲此起彼伏,唱响红歌。

“红歌就是一种文化大餐,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全南县老年大学校长谌德安一语道破玄机。他说:“演唱红歌、欣赏红歌的过程,其实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默默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唱响红歌,聆听红歌,使我们心潮澎湃,带给我们奋斗的力量和勇气。”(张启传 特约记者谌杰)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启传 特约记者谌杰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