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政府管理型向社会自治和服务管理型转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融入社区这个城市中最活跃的细胞中。从“一间旧屋子,两张破桌子,三个老大妈”到“宽敞明亮的办公大厅,进一门就能办百事”的变化,让居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社区已融为一体。
近日,记者走访了赣州中心城区几个社区,听了居委会主任们对社区变化的感受。
“居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居委会主任谈社区变化
东郊路社区艺术团乐器队在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精彩演出。
社区环境变化大
今年58岁的黄都是章贡区东郊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她从26岁开始从事居委会工作至今已32年了。她对记者说:“原来居委会最怕下雨,一下雨就担心哪家漏雨了,哪家又涨水了。那时候邻里纠纷多,天天都在调解,一天最多的调解过5起。自从老城区进行改造后,居民都搬进新房了,纠纷少了,社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0年7月,东郊路社区搬迁到东方胜境小区,原先的小单间变成了180平方米“大房间”,配备了电脑,设置了会议室、阅览室、慈善超市、计划生育检查室、办证大厅等。
上世纪90年代的下壕塘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十分严重,在章贡区排倒数第一。“以前我们走小巷子要戴帽子,为什么呢?因为楼上随时会丢下垃圾来砸到你头上,而且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下壕塘社区居委会主任朱秀英对记者说。如今记者走进社区,只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环境优美、社区功能设施齐全,社区一些热心大妈还专门成立了女子巡逻队,每天义务巡逻以维护小区的居住安全。
社区服务范围广
黄都说,以前居委会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居民搞卫生,调解邻里纠纷,传达政策。现在可不一样,如今是天天考虑如何为居民服务,如何方便居民。
据了解,章贡区在社区建设中建立“和谐社区126”服务机制,构建了“一中心两会六站”服务网络,即:在社区建设一个和谐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社区社会工作志愿者协会;成立社区党员服务站、就业创业服务站、困难救助服务站、维权维稳服务站、健康保障服务站和家政服务工作站。
如今的社区工作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居委会主任们都说,现在的社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居民怀孕了要到社区办准生证,孩子出生了要办独生子女证;上学了,社区要为孩子们组织活动;家庭困难的,要向社区申请低保;退休了,要归到社区管理;逢年过节,要探望困难户、老人等等。只要是居民需要的,社区就会提供帮助。
文化活动丰富了
朱秀英介绍说,以前居委会想组织居民搞活动,因为没场地就要看老天爷“脸色”。如今社区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社区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群众性歌咏比赛、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等广场文化活动,被群众誉为“没有围墙的大舞台”“社区居民的好帮手”。
由退休人员组成的下壕塘星光艺术团在赣州中心城区小有名气,社区还成立了腰鼓队、龙灯队、健身队、秧歌队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该社区有“邻里节”“运动会”这样定期的邻里互动节目,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此外,社区还开辟了120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近百名退休老人每天在此活动,老年人活动室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同时,每逢重大节日社区文化站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满足社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浓厚的文化环境让下壕塘社区获得“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等荣誉称号。(李荣慧 王冬梅 记者曾艳华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