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
初夏时节,满目葱茏。记者来到全国早期工人运动先驱、中共赣州组织创建人陈赞贤的故乡南康市,感受革命先辈永恒精神的蓬勃生命力。
先烈精神教育代代人
——工运先驱陈赞贤故乡见闻
○朱占玉 刘家喜 记者朱俊兴 见习记者朱国操
【人物档案】
陈赞贤,1896年生,南康人。全国著名的早期工运先驱、赣州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赣州和南康组织创建人之一。
陈赞贤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党组织派任广东南雄总工会委员长。同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陈赞贤受党组织派遣,回到赣州领导工农运动。同年8月,在赣州创建了赣南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赣州支部。1926年9月,调任南康县行政委员长,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南康支部,开展工农运动,支援北伐战争,同时大刀阔斧地改革旧政,废除苛捐杂税,雷厉风行地禁烟、禁赌、禁娼,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南康人民特为他挂匾“德在民生”,誉称“铁面县长”。
为加强和领导赣南工农革命运动,1926年10月,陈赞贤调任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国民党赣南党务及17县工农运动指导员。在特别支部领导下,赣南各县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发展党员,宣传革命道理,推动工农运动,声援北伐战争。同年11月,赣州总工会成立,陈赞贤当选为委员长,领导工人开展了以保障职业、改善待遇等为内容的斗争,并组织发动了赣州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党领导的全市钱业工人大罢工。赣州的工人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素有“一广州、二赣州”之称,受到张太雷、宋庆龄等称赞。
赣州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地方反动势力和国民党右派的恐慌与仇视,大革命的形势开始逆转。1927年2月,陈赞贤参加了江西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被选为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副委员长。当时,考虑到赣州形势险恶,白色恐怖迫在眉睫,有人劝其暂留南昌。陈赞贤坦然地说:“革命应有牺牲精神,个人生死不足为惧,我陈赞贤死了,还有第二个陈赞贤。”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回到乌云密布、杀机四伏的赣州。同年3月6日,进驻赣州的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以所谓“制造阶级斗争”、“扰乱治安”、“破坏社会秩序”等罪名逮捕了陈赞贤。敌人逼他签字解散总工会,停止工农运动。陈赞贤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解散工会的字我不签!”“我从事工农运动,何罪之有?你们镇压民众,破坏革命,才是大罪弥天!”敌人以死相要挟,陈赞贤毫不屈服,身中18弹,高呼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1岁。
先驱后人情系教育
地处南康市区的赞贤小学原名东山高等小学,于1985年改今名,校名由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原省长罗贵波题写。“东山高等小学系陈赞贤1918年创办。”南康市委党史办主任王义桂介绍,当时,陈赞贤亲任校长,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先进,因教学成绩居全县之首,陈赞贤曾获省教育厅褒奖。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尤其是朱由铿、蓝广孚、钟肇尧等人,后来都成了地方革命的带头人,其中朱由铿是赣州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蓝广孚、钟肇尧是潭口暴动的领导人之一,这次暴动也是当年南康暴动的序幕。
“‘头广州,二赣州’,这是当年对陈赞贤领导的赣州工人运动的评价。”王义桂介绍,当年张太雷、宋庆龄等来赣州考察工人运动时称赞,除了广州,就是赣州的工人运动搞得更好。可见陈赞贤在全国工人运动历史上的地位。
绿树掩映下的赞贤小学干净整洁,走进校园,耳边传来阵阵读书声。据了解,陈赞贤的亲属很关心学校的发展,在学校以陈赞贤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年清明节前,远在美国的陈赞贤孙女陈棣华还打电话给现任校长曹开明,询问奖学金的安排情况。“她都60多岁了,电话打了40多分钟,真不容易。”曹开明告诉记者,他在电话里告诉陈棣华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安排了奖学金颁奖仪式,一批学生获得了赞贤奖学金。陈棣华有意向增加奖学金金额,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后来,曹开明还将奖学金颁奖仪式的几张照片邮寄给了陈棣华,“她收到照片后很高兴”。曹开明告诉记者,其实陈棣华这代人很晚才得知自己的身世,其父辈一直没跟儿女们讲起是陈赞贤的后代,后来陈棣华等人通过相关资料才得知此事,并得到父亲的证实。
像祖辈一样做人做事
陈赞贤的祖居地是南康市东山街道坨圳村,其祖屋已不复存在。目前,陈赞贤小儿子陈本良的两个儿子还居住在当地。“我父亲1960年就过世了。”出生于1958年的陈赞贤孙子陈定华告诉记者,其大伯一家后来移居美国,堂哥陈棠华也仅在爷爷陈赞贤诞辰百年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2006年,陈棠华在赞贤小学升格为中心小学时还回过老家。
见到陈定华时,他正在自己的修理店忙碌着。“我现在修理自行车、摩托车,加工粮食。党和政府也很关心我们,只要有困难,反映了都有适当解决,生活过得不错。”陈定华说,爷爷为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他的后代,要弘扬他的精神,像他那样做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