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我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城乡共享“文化盛宴”

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8日

    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如何让城乡民众共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硕果?近年来,龙南县和会昌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错成效,并在去年召开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年赣州入选首批28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这不仅是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肯定,更是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赣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如何?龙南和会昌的做法有何借鉴之处?城乡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让城乡共享“文化盛宴”

□廖翠霞 蔡伟平 记者廖福玲

市民在龙南“党务沙龙”图书角阅读。 廖翠霞 摄

  “零门槛”享受公共“文化大餐”

  每天早晨6时30分,龙南县新妇女学校的学员们准时集体出操,之后,或到客家酒堡参观酿酒工序,或外出考察市场,或在教室学习文化、礼仪,这是每一期来此上学的妇女们一周必修的课程。龙南县新妇女学校是该县在2008年以“新农村、新女性、新思想、新作为”为办学宗旨,创办的全省首家新妇女学校。在这里,农村妇女可以接受免费“脱产”培训,享受由政府“买单”的公共文化服务大餐。

  近年来,龙南县围绕打造“客家龙南”、加快建设“客家名城”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唱响客家文化大戏,以“政府经营环境、群众经营文化、企业经营市场”模式,编织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实现文化民生均等化。

  资金、队伍、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瓶颈”难题。自2008年起,该县每年安排近250多万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客家文化年、举办“新农民周”、打造“阅读之城”等公共文化活动;并搭建完善的市场化服务平台,激活外资、民资投入文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注入了强劲活力。如为“客家酒堡”吸引企业股115万元,吸引广东德利国际投资开发公司投资8亿元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等。不仅如此,龙南在农村全面实施文化阵地“123”工程(每个乡镇建1个综合文化站,每个行政村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每个村小组建3个文化示范户),创建了全县文化能人培训基地和农民艺术之星孵化基地,并在全省首创了选聘大学生到乡镇担任专职文化站长的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群众对公共文化也有了更高期盼。龙南镇文化社区赖静表示,期待能够普及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譬如特色节庆文化活动,通过常态化的文化节庆等活动攒足人气,让更多的城乡群众享乐其中。

  呈献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功能齐全的“三馆一中心”竣工启用、设施先进的县艺术剧院全新亮相、藏书丰富的农家书屋遍地开花……近年来,会昌县通过“夯实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创作团队,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等措施,激活文化市场活力,让全县群众真切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为夯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平台,会昌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投资4000多万元先后修缮了县艺术剧院,兴建了“三馆一中心”( 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镇新建了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在抓好硬件设施的同时,该县还非常注重发挥各类文化协会的组织引导作用,先后成立了文学创作、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诗词楹联等9个协会,吸收会员600多人。同时,通过挖掘整理、辅导培训、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积极鼓励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发展壮大,先后扶持成立了筠门岭镇文艺宣传队,西江镇坝子戏团、茶花剧团等民间艺术团体26个。

  不仅如此,会昌县紧扣小县办大文化目标,以大气魄、大决心承办国家级赛事,承办了全国篮球俱乐部青年男子联赛、亚洲俱乐部女篮四强赛。围绕特有的产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该县将文化、产业、资源同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举办了“中国会昌·首届江西米粉节”“中国会昌·汉仙岩生态旅游文化节”等。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昌县还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歌会等形式,让群众成为大文化建设的主角和生力军。如今,该县已举办农歌会两届,参赛选手达6000人,现场观众达16万多人次,打响了“会昌农歌会”这个文化品牌。

  该县居民何建春告诉记者:“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健全文化机构设置,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开展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逐步推动文化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做好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的有效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该县文化馆馆长梁玲娜表示。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每到周一上午和周五上午,赣州市章贡区下壕塘社区星光艺术团团长周英都早早地来到市群众艺术馆,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是星光艺术团的排练时间。“团里的成员们热情很高,没有人迟到或请假。这里不仅硬件设施好,而且有专门的老师指导,大家都很珍惜这里的排练机会。”周英告诉记者。这是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大受欢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2010年为例,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4个、农家书屋1094家,全面完成直播卫星安装建设任务7830套,完成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2个县(市、区)分中心及2026个基层服务点建设。全市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345场次,开展乡镇文体活动1158场,送电影下乡放映54258场。此外,市、县两级组织开展农民歌咏大赛、业余文艺展、才艺展、书画摄影展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026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我市还起草编制了《赣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文本)》和《赣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远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全南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年均增长150%以上;南康市去年全年投资100多万元在全市278个行政村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

  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县级文化场馆改扩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

  记者从市文广局获悉,我市将抓住“十二五”时期国家大力实施农村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规划一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契机,重点抓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赣州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应急广播工程试点城市建设,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四项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工作上新的台阶。继续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市级图书馆、美术馆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三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立项。同时,深入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不断探索活动开展的新模式,提高活动的水平和档次。

来源: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廖翠霞 蔡伟平 记者廖福玲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