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地震如何监测 这回有些明白

来源: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晚报有约”来到市防震减灾局

地震如何监测 这回有些明白

○胡萍 记者王长颉 特约记者肖隆林

地震是怎么监测出来的?地震能否预报?发生地震后应该怎么应对?……在很多市民眼里,这些疑问都让他们感到好奇。5月12日,报名参加赣州晚报社“晚报有约”活动的市民与记者一道走进赣州市防震减灾局,揭开震情监测和预报的神秘面纱。

参加活动的市民在观看地震知识展览。记者王长颉 摄
 

当日上午9时,尽管天下着大雨,但10名市民都如约来到市防震减灾局。他们亲眼观看地震监测仪器,亲身学习地震科普、地震应急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地震监测数据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处理的全过程。

市防震减灾局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们希望通过市民的亲身感受,一方面展示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消除市民对地震监测报告工作的认识误区和疑惑;另一方面激发市民了解地震及其防御应急救援的热情,提高市民防震减灾自救互救能力。

接受地震知识教育

“地震发生时要就近寻找容易形成三角逃生空间的场所。”“发生地震后要这样进行自救互救!”市民们在科普展厅参观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害防御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展板后,发出了阵阵感叹。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边看展览边说:“这里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真全面,我回去后给孙子讲解讲解。”在现场,市民们仔细倾听工作人员的讲解,并不时提出各种问题。

当讲解到地震前兆问题时,专家称地震前有些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但并不是所有异常反应都预示要发生地震。此外,异常反应出现的时间距地震发生时间也有长有短,不能仅凭疑似的前兆来判定是否将发生地震,防震减灾局还要通过精确的仪器测量才能作出综合判断。

当讲到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难时,专家说,汶川地震中,很多学校惨遭劫难,部分原因是学校教室的构造比较开阔,且配有较大的窗户,而地震中,空间小的地方承重性能更好,所以建议市民在地震发生时,就近寻找容易形成三角逃生空间的场所。

聆听地震科普报告

“赣州会不会发生地震?如果发生地震,会不会有汶川这样的大地震?”在市防震减灾局会议室,专家细细讲解了地震成因、人类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报,以及近年来赣州地震活动的特点等。市民们在聆听之时,还就普遍关注的问题纷纷提问。

专家告诉市民们,赣州处于河源—邵武地震断裂带中段,区内主要活动断裂有大余—兴国断裂、石城—寻乌断裂、全南—安远断裂、“三南”—寻乌断裂,地震多发生在北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据史料记载,江西发生中强以上地震29次,其中有15次发生在赣州,最大一次为1806年会昌发生的6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赣州发生过3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是1982年龙南5.0级地震、1987年寻乌5.5级地震和一次5.1级余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赣州每年平均发生1级以上地震100次左右,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1级以上小震则在40次左右。2010年,全市共发生1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为2010年3月22日寻乌2.1级,震区有轻微震感。地震每年都要“光顾”赣州,但因为地震的震级和能量很小,并未造成严重破坏。

了解地震监测设备

“每次发生地震后,地震部门都会很快发布震级、位置信息,这是怎么确定的呢?”“地震数据是怎样监测出来的呢?”在参观市地震信息网络中心的过程中,随着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大家不时发出阵阵感慨。

工作人员指着电脑上的各种波形图讲解监测地震的流程:“如果发生地震,先由地震台发出数据,信息网络中心接收数据后,电脑软件会自动利用传输回的纵波、横波到达的时间,以及它们的速度,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定位。为确保位置、震级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还必须进行人工验算。”

讲解员告诉大家,监测到市内地震活动,台网中心不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市政府,还要在赣州市防震减灾信息网上(http://www.gzdz.gov.cn)予以公布。市民可以登录赣州市防震减灾信息网进行查询。

参加此次感受活动的市民能够亲眼看到这些防震减灾工作的“幕后”场面,大家都感到非常新鲜。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充实,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很多防震减灾知识,受益匪浅。

来源: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胡萍 记者王长颉 特约记者肖隆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