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刘珊伊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本报讯 (记者 刘珊伊)近年来,尤其是今年4月我市成立依法治市委员会以来,全市多管齐下,扎实推进法治赣州建设提档升级,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营造了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科学谋划建立工作督导推进机制。我市将保护民营企业发展列入全面依法治市“八大示范工程”,建立工作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协调推动工作落地见效。认真组织专项督察,抽调人员组成3个督察组,深入赣州经开区、南康区、龙南县、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开展实地调研督察,查找出9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出8项举措,努力推动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稳步向好。
凝聚合力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动员立法、司法、执法等各相关部门力量,强化协调配合,倾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其中,加快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集中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在政务服务领域开展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攻坚行动,实现了省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取消;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本级随机抽查事项由192项精简调整至175项;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了打击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赣州招投标市场秩序。
拓展法律服务助力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我市出台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优惠政策,经济合同类公证费用减免50%,鉴定费用下调30%,对确实困难的民营企业减免或缓交仲裁费用;开辟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公证出证时间缩短至7个工作日,仲裁简易程序案件在1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案件在3个月内审结,满足民营企业快捷、高效解决纠纷的实际需求;在全市10个工业园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中小微民营企业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申仲裁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