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大余县三种“就业模式”带动就业脱贫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赖作明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4日

本站讯   近年来,大余县始终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致力探索“家门口就业、造血式扶贫”模式,创新“三大模式”,即打造“扶贫车间”、培育“旅游农庄”、建设“产业基地”,并用相关政策扶持就业扶贫实施主体,坚定了贫困群众利用就业创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构筑就业桥头堡

 

为解决贫困户就业难、脱贫难的问题,该县积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引导特色手工艺加工企业加盟,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让“招工难、就业难”两难变为“兼顾家庭、安心就业”的双赢。该县发挥驻村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通过“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引导、鼓励、支持县内服装制衣、仿藤家具、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利用闲置土地、房屋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车间务工,建立与贫困户、行政村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他们在家门口增收。目前在全县共计建立了45个扶贫车间,且大部分都与帮扶单位签订了房租和水电合同。扶贫车间共计带动就业1700人,其中贫困户435人,月人均工资可达到1200元。该县把就业培训课堂也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农村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就业帮扶,使扶贫对象掌握一技之长。扶贫车间将机械的“输血”转变成自我“造血”,将“等靠要”转变为自己要,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乡村里的旅游农庄,培育脱贫致富源

 

大余县把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主战场,注重彰显特色,建好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农庄和景区,挖掘打造了大龙山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现代农业示范园黄龙核心区、青龙元龙畲族特色村寨、新城周屋文化旅游农庄、浮江双田“三月三”景区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探索以特色文化、乡村民俗体验、果园采摘、生态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该县还筹措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农庄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工作有机结合,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通过土地分租金、分红享股金、务工得薪金等方式,多渠道为贫困群众提供增收门路。目前,该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逾万人,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依靠旅游脱贫致富,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田块上的产业基地,打造扶贫新载体

 

该县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扶贫专项拉动、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推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县里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众多的优势,重点做强花卉苗木、蔬菜、油茶、生猪、蜂业、乡村旅游等十大扶贫主导产业,着力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务工领取薪金,并以土地、贷款等入股领取租金和股金。制定出台贫困户产业帮扶到户资金奖补办法,落实1亿余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蜂业、油茶、白鸭养殖等种植养殖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了63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1300名贫困户在家乡就近就地就业。

分享: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