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大余县奏响就业脱贫“五部曲”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赖作明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近年来,大余县人社系统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脱贫动力,通过“岗位安置、技能培训、园区务工、扶贫车间、交通补贴”,奏响就业脱贫“五部曲”。

 

岗位安置保证就业

 

大余县河洞乡河洞村的李红春年老体弱,生活条件困难,经就业局扶贫工作队的调查摸底,为他大儿子提供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年可增加收入1万元。有了稳定的收入,他逢人就说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该县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旅游创建等工作,在全县开发托老看护、保洁保绿、治安巡逻、乡村道路维护、山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愿望、就业条件的贫困群众实行了安置,并制定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定期发布动态信息、举办招聘活动等形式,动员贫困劳动力报名应聘上岗。目前该县已安排98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技能培训促进就业

 

一技在手,生意不愁。浮江乡的贫困户吴仁权,参加培训后,他开设了一家早餐店,虽然生意不是特别火,但小日子已经过得有滋有味了。该县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两委的作用,全面摸底排查农村贫困劳动力从业状况、技能水平、培训需求,并建立台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为了保证培训的有的放矢,做好培训与产业的对接,该县把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花卉、蔬菜、果树、水产、家禽等实用技术培训。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整合培训资源,组织老师上门按需施教,以训促学,做到实用技术培训与产业创业的无缝对接。同时帮助合作社与农商、电商、超市等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园区务工稳定就业

 

在近期的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会上,贫困户张平被推荐到旭光电子厂上班。如今,每月收入1800余元的他对生活充满希望。近年来,大余县围绕就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着力探索就业帮扶新途径,推行“送信息、送岗位、送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大余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工业园区90多个企业调查摸底,了解需求,收集招工简章和用工信息1100余份。村干部、第一书记、扶贫队员上门对贫困劳动力人员调查摸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贫困劳动力实名登记,做到人员底数明、技能特长明、就业愿望明。该县打造“互联网+就业”模式,建成线上线下就业创业平台,结对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就业需求“分拣”岗位信息,帮扶人员及时“派单”,协助贫困户实现就业。目前已发布各类信息3800多条,帮助570余名贫困劳动力找到就业岗位。

 

交通补贴助力就业

 

“就业局免费为我们举办技能培训,又推荐我在广东南雄就业,还为我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真是雪中送炭。”领取了500元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的河洞乡河洞村贫困户李显文激动地对笔者说,表示要尽早脱贫致富。

 

为扎实有效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积极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去年以来,大余县人社部门把落实交通补贴政策作为鼓励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促进就业扶贫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该县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电视播放、乡村宣传栏、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和送就业招聘大会活动等多种方式宣传,扩大转移就业交通补贴政策的知晓率,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大余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申请工作的通知》,简化了补贴申报程序,对在外省务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本省跨县内务工及县工业园区务工的每人每年补助300元。目前全县已为近5000名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200万元。

 

扶贫车间带动就业

 

“现在工作稳定了,农忙时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农闲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家里负担小了,以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日前在新城镇京州村的扶贫车间里,60多岁的贫困户刘五香正在忙着加工编织仿藤椅子。同在车间里的工人,大多是来自本村的扶贫对象。

 

扶贫车间是实现就业的有力保障。大余县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和“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引导镇街、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创办适合居家分散的手工产品加工业务的扶贫车间。根据不同的经济实体生产和加工规模,全县开发了厂房式、居家式和合作社式扶贫车间,目前全县符合条件的53个扶贫车间,累计带动就业16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00多人,月人均工资可达1300余元。

分享: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