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7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产业强,经济才会强。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答好这道题,需要我们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努力发展产业、壮大集群,增强“造血”功能,奋力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7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的鼎力支持与帮扶下,全市上下感恩奋进、创新实干,赣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城市百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实现;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这些,都为我们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大力实施“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集中力量主攻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赣闽纺织服装产业带(“两城两谷两带”)及各地首位产业,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产业集群。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稀土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保护好稀土资源和产业安全,下大力气补齐人才和技术创新短板,加快迈入高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稀土稀有金属产业创新高地,提升稀土产业国际话语权。要利用好中国(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成果,加快中国稀金谷建设,推动国家级创新平台尽快落地,着力发展高端稀土功能材料,拓展开发制造应用产品,建立完善矿山开采、分离冶炼、资源回收等技术规范和绿色工艺,抢占全球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打造国内知名的赣南富硒农业品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嘱咐我们“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发展现代农业重大机遇,抓紧开展富硒资源调查,编制富硒产业规划,推动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富硒农产品标准体系,使赣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富硒农产品供应基地。要在发展富硒蔬菜上先行突破,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建设一批富硒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培养一批蔬菜专家和本地菜农,打响“赣南富硒蔬菜”品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围绕脐橙、蔬菜、油茶等特色农业,切实打好现代农业攻坚战。
 
  ——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寻访党的初心源头,极大提升了我市红色文化的热度和影响力。赣州红色历史灿烂,资源丰富,有着发展红色旅游的优秀资源禀赋,全市上下要乘势而上,真正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赣州旅游大发展。要加快推动“共和国摇篮”景区提升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浴血瑞京”实景演艺等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要加快瑞金干部学院二期建设,高标准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要深挖赣南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打造更多红色电影、剧目、歌曲等文艺精品力作,让赣南的红色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要加快全域旅游“一核三区”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承办好明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现代服务业是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赣南资源优势得以彰显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要高度认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突出攻坚核心,抓紧既有项目落地,谋划生成一批新项目并加大招商力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面临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新就成为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成一批院士专家到赣州创办项目、转化科研成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特别是要抢抓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健全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推进5G应用示范城市建设,引进一批与5G关联的龙头企业,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是赣州的光荣使命。当前,赣州正处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让我们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上来,解放思想、压实责任,大胆创新、担当实干,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