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大道通衢枢纽起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3日

       6月的赣南大地,生机盎然,繁花似锦。一架架起降的飞机、一列列停靠的火车、一辆辆来往的汽车,成为赣州城市崛起的灵动写照。

  凝眸回望,自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7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把赣州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这一目标,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以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精神,加快推进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使赣州实现了从腹地到前沿的华丽转身,成为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北上南下 乘坐高铁一日还

  赣州扼赣、粤、闽、湘四省交通要道,素有四省通衢之地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6年京九铁路的开通,赣南老区才结束“地无寸铁”、不通火车的历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内及周边的城市相继开通高铁,赣州的交通短板再次凸显。

  2017年春运,在上海某公司上班的张必林乘火车回宁都老家过年,他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看着几名江西同事乘坐高铁回上饶、南昌、宜春,几个小时就可到家,而我却一路哐当哐当,要坐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赣州,好失落,好伤感……

  交通畅,百业兴。如何将赣州建成现代化交通枢纽城市?我市在反思中觉醒,在奋进中崛起,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股东风,赣南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成绩喜人:2014年9月30日,我市首条合资铁路赣韶铁路正式营运;2015年12月18日,赣龙铁路复线建成通车,赣州至厦门、福州、上海虹桥等地开通动车,实现了动车运营零的突破;今年底,时速350公里的昌赣客专即将通车,赣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令人欣喜的是,赣深高铁、兴泉铁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届时贯通南北的快捷客运通道建成后,赣州北上南昌、南下深圳只需2小时。赣州市民期盼的“早上赣州吃炒粉,中午深圳品海鲜,晚上南昌喝糊羹”的梦想将成为现实,宁都、石城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此外,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长赣高铁预计今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建成通车。瑞梅铁路、赣郴永兴铁路、赣韶铁路扩能改造等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南丰至瑞金城际铁路列入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

  展望未来,赣州铁路建设将形成“一纵一横”高速铁路和“两纵两横”普速铁路的3个“十”字形铁路网,成为全国“八纵八横”高铁节点城市。届时,赣州高铁四通八达,北上南下、东进西出一日还将成为现实。

  无中生有 国际陆港通海外

  赣州作为江西的南大门,与广东毗邻,是江西人口最多、国土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昌赣高铁、赣深高铁即将贯通,对此,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赣州要打造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国际陆港为龙头是赣州的底气。

  赣州国际陆港作为江西省第一个陆路口岸,设在南康区,与当地的家具产业一样,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产物。自2014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不靠海的赣州国际陆港以进口全直通、出口全直放的通关优势,高效对接深圳盐田港、广州港、厦门港等沿海港口。并打通了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和二连浩特4个出境通道,常态化运行18条内贸、公铁海多式联运线路和19条中欧(亚)班列线路。

  赣州国际陆港铁路二期已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由20万标箱提高到120万标箱。港口运营品种也从单一木材扩大到家具、电子、玩具、服装、蔬菜等十几个品种,成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赣州国际陆港已成为江西“一带一路”的前沿窗口和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随着国际“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我市的外贸呈现飞跃式发展。特别是以港口为核心,规划建设了临港经济区和家居特色小镇,成功引进顺丰、京东、德邦、申通、邮政、圆通、中通、韵达等全国八大物流企业。

  凭借赣州国际陆港的独特优势,加上即将跨入高铁时代,以及企业上市IPO“绿色通道”等政策优势,赣州不再是交通“死角”,已成为投资热土,成为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沿海港口功能向腹地延伸的首选地。 

  大道通衢 公路建设迎蝶变

  一条条大道如彩练当空,一座座大桥如长虹卧波……俯瞰赣南大地,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通村达户的农村公路、穿山越水的隧道桥梁尽收眼底。

  “没有建高速之前,开车到赣州至少要五六个小时,现在全程走高速不要3小时,说走就走。”谈及近年来的交通发展,家住寻乌县城的叶志财说。

  一组数据见证了赣南公路建设的发展变化:2013年1月起,我市交通建设项目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平均提高了1倍左右。6年来,部、省给赣州累计下达公路建设补助资金240亿元,项目和资金规模均位列全省首位。其中,交通运输部打破政策界限超常规支持,将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新增纳入“十三五”中期调整规划,专项安排补助资金47亿元支持该项目建设;在计划外新增补助53亿元资金专项支持兴赣、寻全、昌宁3条高速公路建设;将G105赣州中心城区改线、G319瑞金至兴国改线、G105龙南改线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增纳入部“十三五”项目库,全市普通国省道纳入国家级规划的建设项目共计866公里,占总里程的四分之一,极大地缓解了赣南老区交通建设资金难题。

  对口支援成效显著,交通运输部近几年累计安排资金5.2亿元,支持安远县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省道升级改造83.5公里,农村公路建设1702公里,全面改变该县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状况。

  全市规划建设“三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1700公里。目前,建成高速公路18条,通车里程1490公里,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构建了通往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4小时高速经济圈。当前兴赣北延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大广高速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寻乌南桥至广东龙川高速即将开建。国省道总里程3619公里,国道11条,省道30条。国道1973公里,省道1646公里。一级路359公里,二级路1895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136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近26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在实现乡乡通、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通水泥路,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组组通。

  为缓解赣州中心市区道路拥堵状况,我市提出全面推进“四横六纵一环”快速路网建设。自2017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文明大道至机场快速路已建成通车,其他快速路项目正在建设中。全部建好后,总长约254公里的中心城区快速路可服务300万城市人口,实现中心城区各组团快速无缝衔接。

  前不久,徐先生在深圳居住多年后乘飞机回赣州。儿子开车到机场接他,全程走快速路,不到20分钟就到家了。徐先生连声赞叹:“赣州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模样了。”

  奋揖争先 “米”字航线已成型

  随着赣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赣州黄金机场的旅客、货邮吞吐量也随之迅猛增长。2012年旅客吞吐量60.2万人次;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由此迈入百万空港行列。

  2018年,赣州黄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62.5万人次,在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第73位,通达北京、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深圳、南昌、青岛、昆明、杭州、成都、厦门、重庆、福州、海口、南宁、济南、西安、珠海、常州、宁波等25个城市。实现了与全国吞吐量前10名机场通航的目标,“米”字形航线网络已建成,是江西省内通航城市最多、通达性最强的支线机场。与此同时,瑞金支线机场开工建设,龙南、崇义、宁都、兴国、安远通勤机场纳入规划,赣州“一主多辅”机场布局呼之欲出。

  目前,赣州黄金机场新建2号站坪远机位已投入运行,T2航站楼配套6座登机廊桥已安装到位,T2航站楼、附属生产生活用房主体结构以及航站区总图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届时,运力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6万吨,飞机年起降量2.4万架次。机场航空口岸启动建设,争取今年下半年实现临时开放并开通国际航线。

  天堑变通途,红土迎蝶变。如今,漫步赣南城乡,一个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一张张交通规划图正变为实景。赣州大进大出、成网成环、互联互通的交通“主骨架”日益清晰,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基本形成。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