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安远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3日

      本报讯 (唐丽琴)日前,笔者来到安远县浮槎乡长河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只见基地大棚内的白色菌包上,长满了一朵朵黑油油的木耳。“趁着现在天气好,正好可以采摘下来,商家都等着收购呢。”贫困户廖水来一边采木耳一边说。
 
  为进一步带动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安远县因地制宜建立了黑木耳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并吸纳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劳力输出等方式参与进来,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和增收问题。廖水来因病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且家中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开支不小。村里发展黑木耳产业以来,他通过把土地出租给基地,以及在基地务工的方式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几个月下来,廖水来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我在这里有两亩多地,平时也在这里上班,做一些管理。我现在每天的工资是120元,木耳卖出去之后,我还能拿到一笔分红。”廖水来高兴地说。基地负责人廖金明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一个大棚年产1万公斤,每公斤4.6元到5元的售价来计算,通过务工、土地租金、入股分红等参与方式,预计一年可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据了解,该基地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等方式联结贫困户,目前在长河村已带动贫困户177户。其中,入股基地136户,务工就业75人,对接贫困户订单生产136户,流转贫困户土地115户。
 
  去年,该县与县内食用菌生产企业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形式,在全县深度贫困村大力发展棚室挂袋黑木耳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该县先后在镇岗乡樟溪村、新龙乡里田村、鹤子镇棉地村、双芫乡合头村、塘村乡龙庄村、浮槎乡长河村等7个深度贫困村建立了棚室挂袋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据介绍,该产业项目将技术含量高的菌包配料、制袋、灭菌、接种、养菌等技术和工序集中在公司厂区完成,养菌成熟后再移交至各个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由当地参与种植的贫困户进行出耳管理和木耳采收。产出黑木耳后,公司以干货每公斤60元的保底价回购,让贫困户没有后顾之忧。
 
  针对部分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和投资缺乏资金等困难,该县将扶贫策略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定期派出技术员对贫困户开展免费技术培训,让许多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学会了相关种植技术的贫困户,可以自行投资种植黑木耳,或到黑木耳产业扶贫基地参与黑木耳种植,也可以到公司厂区预留的脱贫专岗就业。
 
  目前,全县7个深度贫困村建设了种植基地,吸纳330余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预计每年生产鲜木耳33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