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绿生金”闯新路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唐丽琴 曾翀宇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9日
建设中的三百山漫云栈道
□唐丽琴 曾翀宇 文/图
近年来,安远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借绿生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多点发力:实现绿色产业的升级转型
芳菲四月天,该县镇岗乡黄洞村的桃园山庄里结出了毛绒绒的小桃子,虽然还没有到成熟时间,但来这里观赏采风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桃园山庄是安远县首批黄龙病转产示范区,通过县、乡两级的扶持,形成了400余亩的生态鹰嘴桃园,春季赏花,夏季摘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农业效应。
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子,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必须以发展生态产业为载体。该县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着力打造油茶、猕猴桃、百香果、茶叶、烟叶、食用菌、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制度,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建成了全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同时,该县积极推广绿色种养、生物杀虫、无公害生态栽培等生态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先后被评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县”。
截至目前,该县打造了脐橙标准化生态果园3万余亩,发展特色产业面积9.6万亩,成为全省猕猴桃生产第二大县,形成了“春瓜、夏桃、秋薯、冬橙”的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
近日,一客商有意向在安远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家大型家具厂,由于家具需进行室外喷漆,结果由于环评审核过不了关,遭到相关部门一票否决。近年来,该县先后拒绝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320余个,并签约引进绿色工业项目49个,签约资金总额达95.7亿元。该县坚决落实招商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把好绿色工业发展“源头关”。
低碳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拉得越长,产品附加值就越高。为此,该县把低碳循环理念引入企业生产过程,着力加强企业的生产监督管理,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工业,精心打造产城新区、版石生态工业园区,培育大唐风力发电、海东光伏发电等绿色企业,壮大天华现代、安圣达等循环生产的龙头企业,推动矿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让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该县把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推进绿色高效发展放在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财政贴息、税收奖励、设立还贷周转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帮助企业实施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节能环保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该县引导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绿色环保功能,并引导企业积极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江西省名牌产品,着力培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骨干企业。此外,该县还深入治理“小散乱污”企业,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责令停产5家,关停取缔33家。
绿色发展:打造县域发展的最佳路径
“以前去镇里要40分钟,现在旅游公路直通村里,15分钟就可以到。我们的老房子经过改造后非常漂亮整洁,村里还发展了食用菌产业,来这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近日,看到村庄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该县镇岗乡樟溪村村民唐金琪高兴地说。过去,来往樟溪村只有一条狭小破烂的泥土路,村庄产业形式单一,发展严重滞后,是该乡唯一的深度贫困村。
该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该县充分抓住被列为全省旅游扶贫试验区、三百山列入全省“三线八圈”旅游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依托三百山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三百山旅游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该县全面实施总投资10.47亿元的三百山创国家级5A景区工程和总投资5亿元的东生围创国家级4A景区工程,树立全域旅游理念,重点围绕打造“两天半”旅游圈,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养生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鼓励发展生态农家旅馆、特色农(林)家乐、民俗体验、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业,培育壮大生态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客家风情游、温泉养生游等生态旅游业态,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态势。
通过精心打造,该县旅游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目前,该县打造出以生态、围屋、温泉等为主题的特色景区景点30多个,发展农家乐200多家。2018年,该县共接待游客31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20.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