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赖作明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本站讯 近年来,大余县发挥部门优势,整合优惠政策,推出“线上+线下”宣传、“输血+造血”帮扶、“培训+贷款”服务“3+3”就业创业扶持套餐,惠及广大就业创业的困难人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该县培育创业项目38个,组织创业、电商培训405人,发放创业贷款8000余万元,带动就业1500多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就业援助工作。
“线上+线下”宣传
该县采用流动彩车、人社微信群、就业扶贫QQ群、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同时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采茶戏为载体,将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等有关事项编入戏中,寓教于乐。为了让创业者“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该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推出“创业百福e贷”和“创业微信贷”的创业担保贷款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了人社部门数据库与农商银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同时推动失业保险经办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筹措了“失业保险E服务平台”,涵盖各失业保险业务办理模块和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输血+造血”帮扶
如何让贫困户尽快实现就业?大余县在过去重输血的同时,变为输血与造血并举,开辟了一条“产业基地+贫困户+就业”的扶贫新路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该县创新就业扶贫载体,打造“半小时就业圈”,把培育“扶贫产业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依托各乡镇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等一二三产业发展,县政府鼓励企业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岗位,平均10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处基地可供贫困劳动者选择就业。
该县一方面在乡镇、村设立种、养殖业就业扶贫产业基地,提供技术含量不高、工时灵活的工作,带动年纪偏大、无一技之长或身体有残疾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另一方面为基地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招工服务等多项服务。在为贫困劳动力带来希望的同时,“产业基地+贫困户+就业”模式也让企业、村集体得到实惠,同时帮基地解决了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培训+贷款”服务
为给创业者保驾护航,该县从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实践等方面开展创业培训,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了个案辅导,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助。通过学习讨论如何创业、如何发展壮大企业,增强学员自主创业的信心和能力,减少学员在创业路上的风险,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同时形成“创业培训+创业贷款”的联动机制,把创业贷款与创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参加培训、推选项目、开业指导到提供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后续服务等环节上实现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创业贷款以创新举措为重点,采取扩大反担保人员范围,即由原财政拨款发放工资人员扩大到国有企业在编在岗人员,现在又从有信誉的生意人扩大到信用担保方式放贷,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经办时间,有效提高了城乡失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