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推“中国稀金谷”发展——记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孙晓琦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喻晓佩 丁小然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4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副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拥有这一亮丽履历的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孙晓琦,可谓是高知的代表。而他因为长期从事稀土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技术研究所取得的不俗成果,更为他赢得了中国稀土学会杰出工程师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全球奖等众多奖项。
稀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高新技术、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是二十一世纪新材料的宝库。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减少稀土生产环境污染,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的战略需求。为此,长期从事稀土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技术研究的孙晓琦顺势而为,近5年来,围绕离子型稀土产业链,布置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创新链,在解决稀土清洁生产“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我国离子型稀土工业存在的萃取体系不够稳定、资源利用率较低、废水污染、放射性废渣污染、酸碱消耗过大、高丰度稀土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他通过对溶液配位化学、萃取剂设计制备等系统研究逐一突破。在浸出液富集领域,他研发的萃取沉淀法富集技术,与碳铵或草酸沉淀法相比,沉淀剂溶解度低,无废水产生,可循环使用,稀土富集物增大10至100倍,易于分离;在稀土固废处理领域,他研发的放射性废渣处理技术可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体积,回收废渣中的稀土和放射性元素;为提高稀土产品质量,他研发了萃取法高纯稀土工业生产技术,建成了年产10吨级高纯稀土工业生产示范线……同时,上述研究工作的论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众多国际期刊发表。
作为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晓琦所组建团队仅博士研究生便培养了4人,还有硕士研究生16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在稀土资源清洁生产和高质利用领域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截至目前,他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4件,已授权专利6件,并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科院STS区域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等多个科研项目。中科院简报以“中科院突破稀土分离关键技术推动我国重稀土战略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为题报道了他的研究工作,中央领导及江西、福建的主要领导均对简报作出批示,要求加快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2017年,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州稀土集团签署协议联合共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赣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和工程化实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8年,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选派孙晓琦研究员挂职兼任赣州稀土集团技术副总经理,筹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赣州稀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孙晓琦说,他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推动赣州稀有金属产业向可持续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助力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