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证券 >> 正文内容

A股回暖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明显放缓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解旖媛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5日

  2018年,A股市场走势低迷,导致不少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公司价值。作为提振股价、彰显企业信心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在A股掀起了一轮股份回购潮。与此同时,政策上也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开通“快速通道”。1月11日晚,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实施细则(正式稿)》,拓宽了回购股份适用情形,简化程序,给上市公司更多自主权。

  但新年以来,A股走出2018年阴霾,上市公司股价也开始回升。不少上市公司在2018年股价低迷期发布的回购计划迟迟未动,计划缩水、回购未动减持积极的情形频频出现。

  2018年股份回购创新高

  2018年,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在数量和金额上都实现了创记录的增长。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有782家公司开展回购计划,已实施回购金额高达617.02亿元。而2014年至2017年,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金额分别为91.99亿元、109.30亿元、50.30亿元、98.69亿元,四年累计回购350.28亿元,仅为2018年全年已实施回购金额的56.7%,2018年全年回购金额较2017年增长了5倍多。

  股份回购成为民营企业“自救”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实施回购的公司中,民营企业达639家,占比超八成;国有企业仅69家,占比不足10%。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主要用于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2018年股份回购创新高也带动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荣正咨询近日发布的《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总体公告数量达409个,创下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发布以来新高,略高于2017年405个的水平。

  股市回暖导致回购动力不足

  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依旧火热,但也可以看到,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计划迟迟未动。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超过30家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依然为零。

  以上市公司司太立为例,公司截至2月15日回购股份实施期限已过半,但尚未回购股份。自2018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回购股份计划以来,司太立先后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4日、2月2日3次发布《关于股份回购进展的情况的公告》,并于2月16日发布《关于尚未实施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公告称,基于资本市场和公司股价整体表现及公司相关工作安排等原因,公司尚未回购股份。后期,公司将视资本市场及公司股价整体表现,于回购期限内择机进行股份回购。

  观察司太立的股价走势可以发现,自司太立2018年11月15日发布《关于回购股份通知债权人的公告》之后,股价一路走高,从每股22元的价格涨到2018年12月13日每股28.85元,超过了股份回购公告中“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8.75元/股”的价格,之后股价徘徊在每股25元左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A股市场的回暖,公司股价趋于稳定,导致股份回购动力不足。

  此外,重大事项的公布对股份回购有一定影响。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在定期报告、业绩预告或者业绩快报公告前10个交易日内,或可能对本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事项发生之日或者决策过程中至依法披露后2个交易日内不得回购公司股票。1月以来,上市公司年报发布频繁,影响了上市公司回购计划的实施。此外,今年股份质押公告、业绩修正公告发布频繁,也影响到回购计划的实施。

  “象征性”回购现象依然存在

  2019年以来,股份回购总体情况热情不减。《金融时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23日,有超过1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决定实施股份回购计划。同时,有46家上市公司宣布已经完成股份回购计划。

  A股市场“象征性”回购的现象依然存在。除了公布回购计划但迟迟未动之外,上市公司回购的金额和比例偏低的现象也不少。从2019年已完成股份回购计划的46家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回购占公司股本比重不足1%的有9家,占比近20%。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股价低时发布股份回购计划,等股价涨高之后又降低回购计划。2018年,分众传媒公布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的大手笔回购。但其1月末公告显示,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7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72%,合计支付总金额约11亿元,仅为计划的30%。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分众传媒在2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此次回购股份的用途调整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调整为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20亿元。

  此外,一些上市公司在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之后,股东减持计划接踵而至。股份回购计划还未进行,2月21日,司太立发布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其股东朗生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和丰勤有限公司将在今年9月10日之前分别减持不超过6%和不超过0.56%的股份。

  自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在放宽条件、简化流程,鼓励上市企业股份回购的同时,也针对股份回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严堵。中泰证券分析师王仕进曾表示,影响回购意愿的因素比较复杂,不仅包括客观方面为了完成业绩兑现、采取资产注入等方式的回购,还可能主观存在套路减持、提升股价的“忽悠式回购”。

  东吴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潘绍昌提醒投资者,要注意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目的,如果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现金流或公司治理存在问题,那么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就不是以提升公司价值为目的,而可能仅仅是为了炒作股价。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