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人民币汇率要破7?这些事更值得警惕!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

    孟飞 陈果静 杜秀萍 林蔚/经济日报客户端
 
  6.9377。
 
  6.9574。
 
  6.9646。
 
  ……
 
  近几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调贬,贬值到10年以来最低。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6.97关口,距离7也只有一步之遥。以至于某些市场人士惊呼:人民币汇率要“破7”,汇率“保卫战”一触即发!
 
  对于某些人来说,“破7”似乎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将大幅贬值,中国经济要面临重大危机,天要塌下来了!
 
  图样图森破!作为一个普通的点位,“7”哪承受得了这么多意义。还有一些事比“破7”更需要解释,还有一些事比“破7”更需要警惕。
 
  持续贬值,正常不正常
 
  看懂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与其盯着每天波动的实时汇率,不如多看看货币指数。
 
  人民币指数从年初到现在下降了5.9%。这个幅度大不大?
 
  受外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影响,今年以来很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新兴经济体货币指数下降了11%,欧元下降了4.9%,英镑下降了4.6%。
 
  横向比较,人民币还是比较稳定的货币。
 
  与2015年“8·11汇改”时相比,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下跌速度接近当时的下跌速度,但外汇市场上的日交易量比2015年时小得多,这也能说明市场并没有出现当年那种恐慌情绪。
 
  纵向比较,人民币汇率也没有出现恐慌性贬值。
 
  至于目前贬值的原因,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有表态:“近期的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是对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的一个反映,大家知道,今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加息,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出现金融动荡,加上贸易摩擦对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的扰动,所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
 
  点位事小,别被炒作误导
 
  分析者看重指数,但投资者更看重点位。尤其是经历过“8·11汇改”后那一轮贬值的投资者,往往对“7”格外敏感。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研究主管韩会师说,7只是一个普通点位,人民币对美元无论是6.99还是7.01本来都不重要,但过度的舆论炒作,特别是部分缺乏常识但又影响极广的恶意炒作,使得监管当局有必要对人民币破7之后的负面影响未雨绸缪。
 
  因为,市场情绪很容易自我强化,一些恶意炒作很可能在民众当中引发强烈的心理暗示,即人民币可能进一步贬值。再加上做空机构浑水摸鱼,容易加剧资本外逃压力。
 
  点位事小,但炒作点位对市场预期、对投资者信心造成的影响,事大。
 
  恶意做空,休想得逞
 
  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引发对做空的担忧。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做空机构会不会也来凑热闹。
 
  真不必担心。今年以来,离岸人民币空头十分“克制”,对冲基金做空,其头寸也都在6.75左右获利了结。
 
  就算有胆敢来,还有利剑在手。
 
  8月3日,央行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至20%,加大做空人民币的成本。8月24日,央行公告重启逆周期因子对冲贬值。几天后的11月7日,央行将在香港发行央票。一旦离岸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人民币空头情绪,发行央票可以提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以提高做空人民币的成本,击退空头。
 
  而政策喊话,对空头的影响更大。
 
  潘功胜表示,近些年来,在应对汇率和外汇市场波动的过程中,人民银行、外汇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政策工具,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
 
  颤抖吧,投机空头!
 
  贬值有利出口?没那么简单
 
  人民币汇率“破7”,有人恐慌,有人竟还叫好。支持者们大多认为“破7”有助于增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数学学得不错。货币贬值可以增加出口,增强出口企业竞争力,缓解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压力。
 
  但是,经济学不及格。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认为,人民币贬值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量都会增加,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的幅度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人民币汇率贬值之前有所上升,故人民币贬值会恶化我国的出口结构,进而对产业转型升级造成负面冲击。
 
  此外,国际贸易也没学好。
 
  韩会师表示,虽然理论上大幅度贬值有助于抵消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壁垒,有助于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但大幅度贬值可能触发更大的贸易壁垒。
 
  潘功胜再次重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会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的扰动,这个观点人民银行已经重申了很多次了,今天在这儿再重申一次。

分享: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