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人为切断各经济体资金技术流做法绝不可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30日

    扩大开放,中国说到做到(望海楼)
 
  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举行相关活动,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
 
  从取消抗癌药等药品进口关税,到放宽汽车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从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扩围升级……如今,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实、越来越稳。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海内外政要、客商云集上海,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场世界贸易盛宴,无疑是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最新注脚。
 
  扩大开放,中国说到做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汗水生产了大量优质商品,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则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今,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和世界上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世界的朋友们也都在关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变化,并对中国扩大开放的红利充满期待。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呼唤着更多高质量商品。谁都明白,只有相互帮衬、合作共赢,朋友圈才会越处越大,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清楚,只有主动开放、拥抱世界,发展质量才能越来越高,合作之路才能越行越顺。当今世界,生产力不断发展,科技快速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各经济体之间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对中国而言,追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能源、装备、建造、电信、金融、航空、医疗、教育等领域一系列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崛起;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国际生产和销售格局的升级与更新,同中国进行经贸合作必将会获得新一轮巨大商机。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也因为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等问题遇到挫折。但是,人为切断各经济体之间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的保护主义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只有勇敢面对问题,想办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才是突出重围之策、解决问题之道。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即将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为各国深化经贸合作创造条件,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拓宽渠道,为中国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