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田间地头谋思路 生产一线显身手
市农粮局技术服务小分队服务农业产业扶贫纪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潘旋宇 记者 廖福玲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在赣南广阔的农村,活跃着这样的一支队伍:他们进村入户送政策,帮助谋划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到人,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落地;他们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开设培训班,面对面解决农民的生产技术难题,实现技术指导全覆盖;他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产业脱贫典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他们就是赣州市农粮局组织的18支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小分队。
 
  送政策  谋思路
 
  推动扶贫产业到村到户到人
 
  “感谢你们送来的‘政策大餐’,让我们对惠农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对依靠产业脱贫增强了信心。”9月12日,瑞金市叶坪乡山岐村村民黄小安拉着技术服务小分队瑞金市分队队员的手说。
 
  在服务农业产业脱贫的过程中,小分队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为村民讲解惠农政策。在倾听乡(镇)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对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小分队就蔬菜产业扶贫等提出更贴近贫困户实际的奖补政策建议报告,扩大受益贫困户覆盖面。
 
  谋划发展出路,拓展产业思路。技术服务小分队大余县分队在对该县开展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后发现,白田埠村是新城镇唯一没有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村子。于是,他们马不停蹄来到该村,了解实际情况。当了解到村里其实也有南瓜、玉米等少量经济作物时,通过调研分析,小分队成员明家琪建议,村里可以重点推广南瓜种植,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他负责牵线搭桥,解决销路问题。
 
  “你们这次来,帮我们确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我们发展产业致富的信心。”白田埠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华对技术服务小分队的指导表示收获很大。
 
  荒地变宝盆,资源变资产。针对上犹县个别地方出现的撂荒现象,市、县农粮部门制定方案,帮助引进经营主体,鼓励把荒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产业,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潜力。在这当中,技术服务小分队上犹县分队可谓功不可没。“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合作社,流转荒山荒坡4000亩,用于种植高产油茶,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按产值的10%进行分红,大大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预计2018年可实现收入7.5万元。”社溪镇严湖村党支部书记方永旭高兴地说。
 
  送技术  搞培训
 
  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燃眉之急,避免了基地的损失,不然这些辣椒我都准备挖掉改种其他品种。”安远县孔田镇上魏村有机蔬菜扶贫示范基地的负责人对技术服务小分队安远县分队送来的技术“及时雨”表示衷心感谢。
 
  9月12日,小分队在服务农业产业扶贫时看到该基地的辣椒长势差,叶片皱缩。由于搞不清楚症状,基地负责人一筹莫展,正想着实在不行就把这些辣椒挖掉。小分队通过分析研究,告诉基地负责人,这不是病毒病,是因为菜地积水,影响植株营养吸收造成的。于是小分队指导他如何加强管理,恢复长势。
 
  “我们还建立了‘赣州市蔬菜产业发展服务群’,群里既有专家也有菜农,如果菜农遇到生产技术难题,可以直接在群里咨询,我们的专家会及时解答。大家也可以在群里分享经验,避免种菜方面走弯路。群里还会发布最新的蔬菜供求信息,为菜农种植蔬菜的生产销售牵线搭桥。”技术服务小分队安远县分队队长温先阳告诉记者,“同时,我们针对赣州各个季节的气候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编印了蔬菜集成技术资料,发放给菜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养蜂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无污染的绿色产业,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9月14至15日,于都县靖石乡政府举行了两期养蜂培训班,共有11个村15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授课老师是技术服务小分队于都县分队的高级畜牧兽医师龚文广。他的精彩授课让现场的贫困户大呼受益,甚至一些没有养蜂的贫困户也表示想加入养蜂的队伍。
 
  “我们这里本来就有养蜂的传统,在龚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调动了村民养蜂的积极性,我们将逐步壮大养蜂规模,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 黄沙村的一位村干部表示。
 
  “我们的小分队坚持问题导向,帮助制定贫困村技术帮扶计划,组织开展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并联合当地的农业专家,构建农业技术咨询平台,为贫困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技术服务。”市农粮局总农艺师周昱说。
 
  育主体  推典型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你们的指导下,我们的管理思路越来越清晰,合作社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如果成功申报国家示范社,我们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近日,上犹县犹江绿月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有良在与技术服务小分队上犹县分队交流时表示。
 
  注重示范带动,推动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农粮局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带动能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该局推荐上报上犹县犹江绿月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上犹县瑞丰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2018年度国家级示范社,小分队倾力为合作社的申报提供帮助。
 
  除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分队也在积极推广脱贫典型,带动贫困户致富。
 
  “你们的指导为我打开了工作局面,拓展了工作思路,我打算把赖训华这个脱贫典型推广好,也希望你们能经常下来指导!”9月12日,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光辉对技术服务小分队大余县分队的成员兴奋地说。
 
  村民赖训华靠养殖肉兔从昔日的贫困户变身成为脱贫先锋。了解到这一脱贫典型,小分队觉得可以“大做文章”——让赖训华带动当地的贫困户养殖肉兔,不仅可以通过赖训华的脱贫事迹增强贫困户脱贫的信心,而且也可以借此在村里发展养殖肉兔这一产业。刘光辉觉得小分队的指导建议非常受用,这也为村里的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覆盖,提高产业扶贫质量,我们通过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路径,总结形成了能人带动、合作帮扶等八种可复制、服水土、接地气的典型模式,为有效带动‘造血式’精准扶贫脱贫打下良好基础。小分队在进行农业产业扶贫时,不仅引导村里通过要素入股、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方式,设法把贫困户联结进去,带动起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持续增收问题,而且推广自主发展、能人带动、合作帮扶等典型模式,让更多的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上来,从而解决一补了之、一捆了之、假链接、浅链接、拉郎配等问题,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周昱表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依托,也是实现贫困村、贫困户高质量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将建立常态化机制,让18支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帮助提升农业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为脱贫攻坚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市农粮局局长吴至海说。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