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平台,正迅速在全国铺开并不断释放红利。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自2009年8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科学运用“孵化+投资+增值”的理念,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打造规模产能企业,助推新兴产业快速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共建共享共用的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日臻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
创优服务,拓宽发展空间
近日,走进坐落在赣州经开区金岭科技园内的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放眼望去,金岭科技园正在进行立面等综合提升改造。投资5000万元进行综合提升改造是该孵化器积极创优服务,为企业发展拓宽空间的一个缩影。
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由赣州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下属的赣州市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现有孵化场地面积4.52万平方米。“我们从联合办公、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投资融资等方面为企业开展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赣州市科创中心副主任邱九龙介绍说。该孵化器持续创优环境、不断提升能力,主要为入孵企业提供基础服务、提供创业咨询、辅导和技术、法务、财务、金融、管理、商务、市场、国际合作和战略制定、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专业知识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在硬件基础服务上,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1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创业空间,采取自由分割的方式提升改造;在软性基础服务上,为创业者提供包括公司注册、法律咨询、代理记账、财务咨询、人力资源咨询、知识产权管理、政府项目申报等服务;在软性增值服务上,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投融资、科技支撑等服务,建立企业运行情况月报制度,定期收集企业报表,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成长提供指导建议。
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了2500万元种子基金,辅以青年创业贷、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及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方式,为初创型小微企业提供灵活性、多样化投融资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今年已为12家企业获得相关贷款560万元。“多亏有孵化器从种子基金中投入300万元到公司项目,解决了公司资金瓶颈,不仅如此,孵化器还帮忙协调区工投公司和有关金融机构为公司成功融资3000万元。”聊起孵化器对园区企业发展的作用,2015年入孵的好朋友科技公司负责人何鹏宇频频点赞,“孵化器为企业提供的不同层次、多领域全过程的服务十分有针对性,使企业准确定位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捕捉到了企业发展的痛点、迷茫点,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据悉,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145家,毕业企业47家,在孵企业98家,解决就业3300余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园区企业专利数量达到152个。
创新引领,夯实发展基础
“通过实行入孵企业联络员制度、全力提升投融资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库支撑等,不断激发入孵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负责人涂英介绍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孵化器始终紧跟行业前沿动态,坚持以创新为魂,以服务为本,不断提升自身的运营水平。
提升平台承载能力。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标准完善了创客咖啡、路演厅、多媒体厅、电子阅览室、会客厅等非营利性配套服务场地,分三大区域打造了赣州青年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孵化器内有中科(赣州)科技创新智库暨科技创新研究院、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市科协“科创吧”、企业协会、工商联、青年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平台和组织,集合了科研、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素。
延伸创业服务链条。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与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上海科创中心等13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入江西公仁律师事务所、江西清能高科技术有限公司、江西金轩知识产权公司等15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孵化器内企业开展全链条式服务。
塑造孵化器品牌影响力。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组织承办各类双创活动,利用中科(赣州)科技创新智库平台的优势,组织孵化器内企业走进中科院,邀请中科院专家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通过组织举办国家级孵化器建设主题研讨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研讨会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孵化器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快对外的招商推介,广泛开展“双创进校园”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带动提升双创的层次和水平。
开放提升,释放发展活力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创平台的作用?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按照“公司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运营机制,进一步确立园区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加快综合配套功能的完善提升和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打造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孵化器。
深化“投资+孵化”发展模式。针对各种不同的企业类型,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定期调研机制和专业企业融资评估体系,充分调动孵化器与各种金融服务机构的资源;建立健全由孵化器、创业企业、担保机构、投融资机构、政府机构等组成多元的投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合作,协助在孵企业利用股权众筹方式融资。
拓展定制化的高附加值服务。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深化“创业导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模式,请天使投资人、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专家、行业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形成专业化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推动成立区域性“创业导师联盟”,促进经验交流总结、资源对接共享。
构建开放协同的创业孵化生态。运用“互联网+”手段,赣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探索研发众包、资金众筹、同步路演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创业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自建或依托公共创新创业云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成果、信息数据、创新人才、投融资服务等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
涂英说:“平台建设方面,孵化器与上海科创中心等华东六省相关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互助交流平台。今年上半年,与美国民间交流中心孵化器也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在项目引进方面,孵化器分别与国际比利时国家科学院的‘未来智能工厂——群体智能制造机器人’项目、德国的施柯公司‘L5级无人驾驶系统通道’项目和德国B公司‘血液和疫苗冷链供应’合作项目进行了交流,目前正在洽谈项目落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