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在江西理工大学,外卖“骑手”把快餐送到顾客手中。 |
|
|
(资料图片) |
|
□程舒 记者幸菲菲 文/图
生病了懒得动,打开APP找个跑腿小哥代买药品送上楼;周末不愿做饭,点个外卖半小时就能吃上美味的热菜;家人想吃海鲜,生鲜配送服务立马将新鲜的大虾送到家;在超市买东西拎不动,配送服务可以直接将商品送到家门口……如今,各类即时配送软件早就在手机APP里占据了一席之地,深入市民的生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键下单 “坐享其成”省事
逢上大周末,家住章贡区章江北大道的市民李清就想要一觉睡到9点。他告诉记者,平日里工作忙,难得周末休息,如果还要给一家人买菜、做饭、收拾……几乎一上午时间就耗费了。30岁的李清已有两个孩子,他没有加入买菜“大军”,而是打开手机APP,把中午吃什么交给了外卖平台,自己则安心陪孩子,顺便看了会儿电视,把家务也做了。 “午饭前外卖小哥已经把排到的号送到了我手里,效率高,虽然外卖费用较高,关键是为我省去了不少时间。”李清说。
节约了一上午时间,李清认为这钱花得很值。他告诉记者,这种基于互联网而生的配送服务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他和身边的同事朋友会在忙得无法抽身时选择使用这些服务。
“骑手”小哥张路告诉记者,他还是一名大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包括假期出来兼职。说起服务内容,他告诉记者,外卖小哥这一行虽然比较辛苦,但是确实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尤其在天气恶劣时,单子几乎络绎不绝,有时候一趟下来能送四五家,虽然苦一些,但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有时候有些顾客也会让我们顺带捎一些东西上楼,比如药品、饮料、水果……我甚至还帮人捎过牙刷。”张路说。
●服务到家 跑腿业务兴起
据了解,目前我国多地开始兴起了“跑腿”业务,用户只需通过APP下单,在备注里填写一下需求,如果“跑男”可以完成,就会有人接单。很多用户反映,“就手跑腿”这种同城配送方式确实提高了生活效率,比如从家出门太急,忘了带钥匙或者忘带身份证,直接下单,一个小时内就送到,很方便,也很应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有些人“有钱没时间”,而有些人“没钱有时间”,“跑腿”业务正是看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一痛点,才发掘了市场的新亮点。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有空闲时间也更愿意宅在家里,把事情交人代办,例如去外面吃饭排号或在奶茶店排队等,一等就要大半天,现在好了,一个电话打给我们,我们就可以快速协助他们完成这些事。”
据了解,目前即时配送涉及的品类有餐食、外卖、生鲜、水果,再到各种各样的物品,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商品配送规格也不同,这也使得配送难度加大。为此,很多平台也开始挖掘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为其“定制”个性化服务。
在不少城市,跑腿服务不断拓展新领域,跑腿服务早已不是送东西这么简单,甚至还能满足人们临时找保姆、水电工,以及搬运货物、照顾宠物等紧急求助需求。
●即时配送 新鲜食物上门
“油焖大虾、爆炒花蛤、象拔蚌打汤……这是我家今天中午的午饭,女儿说想吃海鲜,我就在淘宝网下了单,30小时就到我家了,你看这虾,到家的时候都还是活的。”近日,家住章贡区登峰大道的欧阳先生为女儿准备了一桌海鲜盛宴,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这即时配送的服务,虽然不住在海边,但是想要吃上一点平价新鲜的海鲜,简直易如反掌。
欧阳先生告诉记者,得知女儿想要吃海鲜,他头天晚上就在网上选好了食材下单,隔天清早,这些食材就被快递小哥送到了门口,冰块还未融化,这些海鲜看起来新鲜极了,他赶紧做了一桌好菜,一家人都说好吃。
如今,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小,南方人想要吃点北方菜早已不是难事,而同城即时配送的出现,更是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新鲜的食物。
章贡区“百米生鲜”连锁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如今店里承接了不少配送业务,大到食堂、超市,小到居民家里每天所需的菜品,而且,现在需要配送的居民越来越多,配送服务深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传统物流 纷纷创新求变
即时配送是物流行业中的一个细分需求,近些年其快速发展,也与新零售的火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零售的发展带动即时配送行业需求提升,未来即时配送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面对这样的行情,众多电商和传统物流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创新求变。
2018年,电商和物流快递行业纷纷加大对即时配送领域的投入。顺丰上线同城急送业务,承诺平均1小时送达;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菜鸟网络以2.9亿美元入股点我达;美团上线美团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店、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24小时无间断配送;饿了么宣布推出全天候社区送药服务,每单24分钟送达……
当前,物流配送已经成为消费行业的基础设施,并且物流也是影响消费效率是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资本的注入、入局者的增加将加剧即时配送行业竞争,促使即时配送平台服务不断升级。
对即时配送来说,时效性是其生命,效率是核心问题。艾媒咨询与招商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用户希望的送达时间,10分钟以内占比18.2%,30分钟以内占比70.5%,1小时之内占比11.3%。与时效性相关的,商家运力能否与用户需求成正比、如何降低配送成本等问题,贯穿即时物流的始末。配送员为了赶时间造成的交通违规和人身安全隐患,亟须有效的行业政策进行监管。
不仅如此,如今的即时配送服务从业者,很大一部分是众包人员。在平台注册后,经过基本的筛选和考核,任何人都可成为配送员。众包人员的水平参差不一,也没有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而且,在平台“智能派单+骑手抢单”等分秒级的高密度、高强度配送模式下,人员流失率高、发展空间有限、收入单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即时配送行业。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表达出了对配送员上门取件时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心;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在即时配送时遇到问题,申请赔偿的流程太复杂。可见,即时配送并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其“售后服务”也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