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0日
他,15岁时,怀揣着致富梦想外出务工,经过20年的奋斗,他选择了回乡创业,凭着坚持和勤劳,终于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找到了自我;他,致富后不忘乡亲,带领着本村农民一起脱贫致富;他就是定南县龙塘镇长富村村民黎伟明。
近日,记者前往龙塘镇长富村,探访了解黎伟明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
创业艰难挫折多
1987年,黎伟明初中毕业,去了广东务工,当过学徒、做过建筑工人。1997年,带着近10万元的资金,黎伟明回到了家乡,和父母一起种脐橙、养生猪。但由于未摸透市场行情,他的养猪场损失惨重,赔得血本无归。
痛定思痛,思变学技,黎伟明向家人借了1000元,只身南下广东潮州,投奔亲戚家开的数据线加工厂,期望先谋求一门技术,然后再创业致富。
在潮州的4年里,黎伟明吃透了整个数据线产业的生产流程、公司管理和市场行情,打工的同时也让他积累了一些资金,加上家乡在产业扶贫上的政策扶持,黎伟明坚定了回乡继续创业致富的决心。
2011年,黎伟明回到长富村,在表弟的支持下,筹资30多万元,购置了机器和原材料开始加工数据线。然而第一年,黎伟明和妻子、儿子3个人辛苦劳作,所得净利润仅1.9万多元,还不如外出务工的收入。为什么赚不到钱?黎伟明发现自己走入了误区,数据线单根利润非常薄,必须“拼数量”,依靠多做多销才能获得更大利润。
2012年,黎伟明向上要支持,龙塘镇党委、政府及时为他申请了贴息贷款,他信心满满地扩大生产规模。黎伟明用贷款投资建造了一栋4层半的厂房,创办了幼新电子厂……到了2014年底,黎伟明的企业有员工140多人,产值超过1500万元,年利润近60万元。
一花盛开百花香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黎伟明常说,一个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富起来,才是致富的最终目的。
黎伟明的企业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每年为长富村村民带来200多万元收入。在厂里就业的一些贫困户,当他们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后,黎伟明就会鼓励和扶持他们走出去创业,不仅帮资金、帮技术,还时常上门了解情况,进行经营指导。如今,10多名从黎伟明厂里走出去自主创业的农户,大部分做得有声有色。
在黎伟明的带动下,长富村创业就业的氛围悄然影响着长富村的村容村貌,无所事事、打牌闲逛的村民少了;村里历来民风彪悍,然而大伙在同一个工厂做工,沟通机会多,村民关系也更加和谐。
目前数据线产业在龙塘镇已经成为明星品牌产业,该镇十几家加工企业吸纳2000多村民就业,为村民创收500多万元。如今,数据线产业已经以龙塘镇长富村为大本营,扩张到了该县县城、鹅公镇、岿美山镇,甚至有龙塘镇村民到安远县办厂。
致富不忘乡亲情
“我富裕了,回报乡亲,这是我应该做的事。”黎伟明说。黎伟明的企业员工年平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他厂里困难村民有40多人。对年龄超过60岁的,身体有残疾的,在村里是五保户的,黎伟明每月都会额外给他们每人补助100元钱。
32岁的吴海华患有严重的先天性风湿病,行动不便,几乎没有劳动能力。黎伟明了解到情况后,主动登门邀请他到工厂来上班。
“从我家到工厂不过500米,我要是步行过去,要走一个多小时,就我这样的身体情况,哪个工厂肯要我?只有黎总没嫌弃我,让我进厂来做工。”吴海华说,“原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没用’的人,靠父母供养、政府保障才能生活。如今我在厂里做,每月能赚到1000多元,还在工厂里交到了朋友,日子有了奔头,生活有了希望。”说起近几年自己生活的变化,吴海华颇有感慨。
黎伟明的慷慨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村里人有困难,他都尽心尽力帮忙。村民郭加寿因车祸住院,无钱医治,黎伟明知道后,马上送过去8000元,解了郭加寿的燃眉之急。对于社会公益事业,黎伟明也很热心。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黎伟明捐资助学、为乡村修路、敬老济困等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