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
||
|
□夏秀平 特约记者曾嵘峰 文/图
近日,宁都县采茶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为赖村镇莲子村的乡亲们送去一道春忙后的文化大餐。歌伴舞《中国我为你歌唱》、方言小品《村官李仁义》、三句半《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好》、音乐快板《婚育新风进万家》……一个个精彩节目赢得现场数百位观众掌声连连。“20位演职人员,一年需要免费为农民演出100多场。”该公司经理罗蔚檬介绍说。
连日来,记者跟随宁都县采茶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演职人员,探访这支奔走在乡间的剧团。
一场有故事的蝶变
“宁都县采茶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宁都县采茶剧团,是一个有故事的剧团。”谈起公司的历史渊源,罗蔚檬如数家珍。
一百多年来,宁都一直保留着一种地方剧种,那就是被宁都老表称为“半班”的宁都采茶戏。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师公传我唱采茶,半副家当走天涯,若问箱底多少货,只有三个一百八。”其中“一百八”是指宁都采茶戏的一百零八年历史、一百零八种曲调、一百零八个剧目。
宁都人爱看戏,1950年,宁都便成立了地方戏剧团,从此,宁都采茶戏走上了艺术的大舞台。1957年,剧团在广昌县城连演63天,天天爆满,因观众热衷于宁都采茶戏,导致电影院被迫息影。1965年,剧团进入福建漳州演出,初入闽南地区演出,观众能否接受心中无底,为此,把原定的10天时间缩减为5天。谁知剧团演出一炮打响,欲罢不能,而且把该市的越剧团挤到乡下去演出。
这一期间,剧团整理、改编、创作、移植、演出了大中小型剧目400多个,演出场次达1万余场,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足迹踏遍了闽、粤、赣三省近百个县乡。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加上电视、录像等冲击以及自身的诸多原因,宁都采茶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经典总不会被遗忘。进入21世纪后,宁都县为了使采茶戏“古调新唱”,丰富农民生活,宣传党和国家新政策,2007年10月,该县成立了新的宁都采茶歌舞剧团。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宁都采茶戏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6月,宁都采茶戏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都采茶戏能够摆脱‘濒危物种’奔向新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热情鼓舞。”罗蔚檬介绍说,在下乡演出的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这个节目不行,那个动作不好,都会提出诚恳的意见,所以让他们有了修改的机会,有了尽全力发掘和传承自己文化“底牌”的勇气,最终使整个节目走向完善。
2012年5月,根据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精神,宁都县将剧团正式改建成立县采茶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再一次启程,创造辉煌。
一群有活力的演员
“既然选择了演员,便只顾风雨兼程。”演出前,公司演员凌艺强一边与同事们忙着搬道具、搭建舞台,一边带着诗意地介绍说,大家常年走村串乡,跋山涉水,日晒夜露,足迹踏遍沟沟坎坎。一年下来总要脱一层皮,掉几斤肉。
“现在,我们有上级配备的流动舞台车,方便多了。”凌艺强说,以前没有流动车时还要人工布置舞台,虽然艰辛,但是面对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演出的快乐,依然让大家活力四射。
因为公司人少,一场演出下来却有10多个节目,所以剧团里每一位都是多面手。
“看,这位是何欢欢,这位是彭琳,她们能演奏、唱戏、唱歌曲,可谓是全才。可以说在我们这里,随便拉出几个人来,就能组成一个多功能乐队,吹拉弹唱起来。”罗蔚檬指着两位女孩说,她们不仅能唱歌、跳舞,还能熟练地演奏琵琶、笛子等乐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打造一台高水准的节目,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演出空闲,演员们每天从早到晚都要集合三次进行排练。他们常常会为一个招式、一句台词、一个表情,反复琢磨,反复练习,力求达到尽善尽美。
正是这群不计付出、充满激情的演员,荣誉纷至沓来。近年来,他们演出的宁都道情《唱唱农家书屋好》参加全国农家书屋讲演活动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最佳创意奖”;《工会就是我们的家》获赣州市工会系统调演二等奖;李朋、凌艺强、彭琳参演的小品《中秋夜》荣获赣州市第二届廉政小品、小戏调演二等奖……
一支有信仰的团队
有一种力量叫做信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奏响时代最强音,传递正能量,这是宁都县采茶戏演艺有限公司每位演职人员的共鸣,团队的信仰。
“看了他们的演出,我才更了解土坯房改造政策,才能住在这环境优美的社区里。”赖村镇赖村村村民肖小莲原本打算在原址上重新盖房,但害怕在社区生活不自在。在观看演员表演的小品《社区生活好》后了解到,政府会结合农村“山、水、田、园、路”等自然条件,为农户合理规划,科学选址,精心设计,这才让肖小莲心里的石头落地。
“我们既是群众的欢乐源泉,更是党的政策的传音筒。”罗蔚檬介绍说,3月“婚育新风进万家”专题文艺巡回演出、7月“庆七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演出、10月“喜迎国庆创先争优,展宁都新形象”红歌赛……这些年,公司积极配合各级党政中心工作,每月安排一主题,通过宁都采茶戏、小品、表演唱、诗歌朗诵、宁都道情等节目类型,把党和国家的声音有声有色地为群众演绎。
除做好演出任务外,公司还不忘帮扶乡镇剧团、指导单位演出编排、进校园传播采茶戏文化。
公司在赖村镇围足村驻点“三送”,村里有支农民剧团“卫东文宣队”。卫东文宣队因体制等关系经常出现力量不足,队员专业知识不扎实现象。公司“三送”干部便放弃休息时间为卫东文宣队的演员上课指导音乐知识,提升其音乐修养,偶尔还客串友情演出。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体制怎么改变,传承、创新发展地方戏曲艺术,使之展现新魅力、焕发新光彩,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罗蔚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