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我两个女儿的名字,一个是陈小芳,一个是陈话。”
“还有,这是同村的陈伟贤女儿的名字陈丽丽,也与他的儿子陈端兴一同上了陈氏族谱。”
3月28日,信丰教育杂志主编、信丰县退休教师陈明淦拿着陈氏族谱,一页页翻着展示给记者,为陈家女儿与儿子一样上了族谱提供佐证。
无独有偶,在信丰县小河镇土庄村,李氏家族修族谱时,也把女孩的名字写进了李氏族谱。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几千年来,旧族谱抱守着“女不上谱,女不继祖”的古训,把女人拒之门外。然而,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陈氏家族和小河镇土庄村李氏家族,开明开放的族人敢于打破禁锢几千年的传统陋习,女儿不仅同样可以上族谱,还可上碑,上墓碑,上桌,逢年过节重大家族宴请聚会中有席位。女孩与男孩的地位已别无二致,真正体现了生男生女一个样。
上谱 女儿也是传后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政策让客家人生活更加富裕了,慎终追远、重文崇祖的赣南客家人陆续重修族谱。几千年来,受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等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女不上谱,女不继祖”,女孩是不能入本姓族谱的。如今改革开放不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变,而且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影响百姓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正在逐步改变,特别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百姓对女儿不入家谱的旧习产生了质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信丰陈氏家族在重修族谱时,对女孩“要不要上族谱”产生了思想交锋。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认为,自古以来,只有男人上族谱,女人上族谱没有惯例;一些年轻人认为,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女人应该上族谱,女人不能上族谱对一些家庭特别是农村二女户不公平。
信丰县大塘埠镇长岗村三板桥小组陈伟华是二女户,他对女人不能上族谱持强烈反对意见。他对记者说,当时家里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延续“香火”,可连续生了两个女儿。弟弟陈伟民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儿子是计划生育政策范围外生的,因为是男孩,按照传统习俗是可以上陈氏家族族谱,而自己计划生育政策范围内生的两个女孩,都不能上陈氏族谱,陈伟华认为这是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
“当今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个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在陈氏重修族谱理事会上,由陈氏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年轻知识分子组成的理事会在探讨后一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时代,讲文明的时代,不应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新时代的农民应树立新观念、新思想,女儿照样可以传宗接代,女儿同样可以上族谱。
一锤定音。“女儿同样可以上族谱!”沿袭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陋习烟消云散。
陈明淦介绍道,陈氏族谱中除收录了未婚女孩外,还记录着嫁出去的女儿,嫁到什么地方、嫁到谁家、丈夫和孩子的姓名都写得一清二楚;外地姑娘嫁到当地当媳妇的,她的父母名字、来自何地都要注明,这在以前是没有这个惯例的。
上碑 二女户抬起了头
以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受重男轻女落后思想的影响,名字上墓碑某种意义上比上族谱更严格,女人上墓碑更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女人都可上族谱了,在信丰,女人名字上墓碑也顺理成章。
3月29日,清明节前夕,记者在信丰几家墓碑雕刻店发现,刻好的墓碑上有许多女人的名字。店主赖老板指着一块墓碑说:“清明节快到了,最近接到了不少订单。这是前几天刚刻好的一个墓碑,应顾客的要求,把几位女性的名字都刻上了墓碑里,按照传统习俗,祖坟的墓碑上只会刻男人的名字,不会出现女人名字,但现在老百姓思想更开放了,女儿同样也上族谱,所以,现在墓碑上女人的名字是越来越多,在外人看来那便代表着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从子到孙,无论男女,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
女孩可以上谱、上碑,让农村二女户抬起了头。信丰县长岗村三板桥小组村民陈辉,以前受传统陋习观念的影响,总感觉自己生了两个女儿,低人一等,在全村都抬不起头,感受到巨大的世俗压力,于是常年在外务工,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然而,去年家族重新编撰“陈氏族谱”时,将他的两个女儿都列入族谱,再也没有人敢说他家没有“传宗接代”的人,让他无比兴奋。今年,他在为父亲刻墓碑时,也把两个女儿的名字一同刻上。自己的名字前落款为“嗣子”,女儿的名字前落款为“嗣孙”。“孙子孙女都是孙嘛!”陈辉笑着说。
陈辉说:“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人了,再也不怕别人看不起了。”
新习俗引领新风尚。现在长岗村里无论大小公共事务,二女户总是跑在前头,村里不但给二女户提供更加优惠的服务,协调贷款、提供优质种子,还帮助他们致富,这让二女户感到欣慰。
上桌 女人能顶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女人能顶半边天”响彻云霄,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地位。
但是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连在一些正式场合上桌的份都没有。“以前搞家族活动,女人只有在厨房吃饭的份。”回忆往事,长岗村84岁的老奶奶陈碧莲辛酸地说道。
陈明淦介绍说:“这种情况一去不复返,在我们陈氏家族,女人同样可以上桌,逢年过节重大家族宴请聚会中都有席位。”接着他为记者讲了一个陈氏家族“女人能顶半边天”的故事:
去年年底,在陈氏重修族谱后,家族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有人建议对已破旧不堪的陈氏祠堂进行重新修缮,众人积极响应,并决定每家每户按人口捐款。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村里的许多二女户积极带头捐款,38万元资金全部筹集到位。在祠堂功德碑上,女人的名字同样上了功德碑。
祠堂落成典礼时,原先只安排了家族男丁20桌就餐,后经理事会一致同意,再安排了20桌,让全族女人都上桌。“谱都上了,桌怎么不能上?”于是在新建的祠堂里,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400多人,男人20桌,女人20桌,大家喜气洋洋,当时村妇女主任高声说道:“这次宴席,真正体现了女人能顶半边天!”
如今,女儿上族谱在信丰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许多姓氏的理事会都纷纷仿效女人上族谱的新习俗。当地群众的传统生育观念和习俗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逐步消除只有男人才能“传宗接代”的封建观念的影响。新风尚的树立,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移风易俗,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在当地蔚然成风。
■短评
让沿袭几千年的封建陋习烟消云散
移风易俗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对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
“女儿也能上族谱”,信丰县长岗村陈氏家族和小河镇土庄村李氏家族,打破几千年来“女不上谱,女不继祖”的封建陈规,让沿袭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烟消云散,对培育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只有破旧,才能立新。不可否认,受封建落后思想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诸如重男轻女等一些不良习俗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要消除农村不良习俗,就必须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道德宣传,使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起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崇尚文明、崇尚科学,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