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焦点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南康东山新区规划效果图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赣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南康区,同意将原南康市的潭东镇、潭口镇划归赣州市章贡区管辖,调整后的赣州市中心城区面积是原城区面积的近5倍。
日前,南康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刘燕从“加快发展南康,更好建设大赣州”“南康撤市设区有利于形成城市主题文化”“融合·对接·转变大赣州真的来了”等三个层面向搜狐焦点阐述了南康撤销县级市设区对各方面的影响,现搜狐焦点网将其阐述的全文要义刊发如下。
加快发展南康 更好建设大赣州
2005年,一个集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智慧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规划方案正式出台。新规划,拉开了“新赣州,大赣州”建设的序幕。
撤市设区在广东、江浙一带有很多成功先例,广州的番禺、花都,佛山的高明、顺德撤市设区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对赣州南康有比较好的导向和借鉴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提出合理优化调整行政区划,这次南康撤市设区刚好迎合了这个契机。南康撤市设区为南康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赣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过去讲南康融入主城区,这次我们是作为大赣州的一部分来展开规划建设管理,为了能更好的建设大赣州,我认为:
南康东山新区规划核心区
南康东山新区规划鸟瞰效果图
南康区规划图
第一,南康作为大赣州的一个区,有比较好的空间把赣州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吸纳过来,更好地承载一些交通等基础设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比如环城高速、赣南大道、城西大道、黄金机场,这些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着交通状况,赣州到南康的城市主干道,以及南康正在组织实施的汽车城、物流园区、金融小区还有职教园区,都是我们正在打造的经济核心,预计明年就可以进入实施的阶段,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区按照大赣州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要求来展开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二,撤市设区能够更好地利于南康梯度承接转移赣州的工业企业,赣州现在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硬地条件相对紧张,而南康拥有相当一部分硬地条件,可以为赣州的大发展破解硬地制约的瓶颈,有利于更好地把赣州的企业转移到南康来,以利于提高大赣州的工业化水平。
第三,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比如人才、资金、技术,以前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章贡区,撤市设区之后这些人才技术资金可以适当向南康转移。赣州南康同城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向南康倾斜,这些都能提高南康人民的幸福指数,两个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更加便捷。
下一步,南康将更加按照建设大赣州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条件,南康产业基础扎实,硬地条件丰厚,民间资金活跃,一些重大项目的选址可以考虑南康,对于优化赣州、南康空间格局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第二,工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南康形成了家具、服装、矿产品、食品、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赣州市委市政府可以将南康工业产业提到市一级的支柱产业层面来扶植,这有利于把赣州经济基础打得更扎实。第三,由于区划原因,导致职教园区在南康的普及受到了瓶颈,南康撤市设区之后,赣州的大中专院校可以往南康转移,对建设完善南康职教园区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南康教育文化氛围。
南康撤市设区有利于形成城市主题文化
南康东山新区建设项目意向图
国务院批准振兴中央苏区规划,赣州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赣州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江西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赣州市是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2万平方公里的半径之内一定会崛起一个特大城市,赣州所处的空间就非常符合这个定理,周边崛起的特大城市就可能是赣州,南康撤市设区之后伴随着文化的聚集,产业的聚集,将有利于赣州市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赣州城市主题文化可以从文化的延伸、衔接、融合和串通几个方面来阐述。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宋城”的美誉,赣州城市主题文化主要涉及到赣州中心城区和十八县市文化。河套老城区主要是宋城文化,宋城文化有很多标识,包括八境台郁孤台古城墙寿量寺灶儿巷南市街文庙等等,南康撤市设区之后城市面临扩容,城区扩大之后南康的客家文化融入进来,城市文化将变得丰富多彩。
南康东山新区规划图
南康东山新区核心区规划效果图
南康东山新区临江透视图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的高速公路,也可以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亮点。之前说的三江六岸延伸面太窄,贡江到七里镇,章江到欧潭,赣江到储潭都不属于赣州城区管辖。而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是从赣江,溯章江而上,延伸到了南康这一段就把南康连接起来了。全国很少有赣州这样三条江围绕一个半岛的生态环境,海上丝绸之路把大赣州环绕起来形成了一个湿地,这个可以做生态文化,生态湿地做好了,符合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第三是红色文化,原来我们把中心城区的红色文化称为 “白色文化”,或者“抗战文化”,是指抗战期间,蒋经国在赣南任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前后达六年之久。29岁就当上专员的蒋经国,踌躇满志,励精图治,与其他留苏同学一道在赣南披荆斩棘,实践其革命的宏愿。他推行的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建设新赣南五年计划,号召人民吃苦、冒险、创造,赢得了民众的信任。短期内使素称落后闭塞的赣南成为“增加生产建设”“增加抗战力量”的根据地,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惊讶。这块文化解开来是非常丰富的,南康撤市设区之后中心城区的文化可以和南康的红色文化串联起来,像罗贵波在潭东起义,这些都可以纳入赣州主题文化。
第四是产业文化,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占GDP 的4%,美国占32%,所以文化产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南康的产业是出类拔萃的,据民间统计南康家具产业值达到400亿元,我们可以看到从信丰过来沿途只要有房子的地方都是家具。南康六大支柱产业如果把产业文化做起来,那么赣州主题文化又能上升一个台阶,没有文化就没办法发展,引领产业文化的发展是建设大赣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融合·对接·转变大赣州真的来了
南康东山新区核心区夜景效果图
赣州将自己定位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将强化与珠三角、厦漳泉等沿海地区的经贸联系,打造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赣州“三南”至广东河源、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产业走廊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
作为江西南大门的赣州感受非常深刻。近年来,赣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围绕对接、承接、融合,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水平。
主要体现在:
一是城市规模大,大赣州实际意义上是叫赣州都市区,《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是跨行政区划的总体规划,也是赣州中心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赣州都市区范围为: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兴国县、于都县、信丰县、崇义县、大余县及赣州开发区;赣州都市核心区范围为:章贡区、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和赣州开发区,以及陡水湖水库区域的崇义县部分乡镇赣州中心城市范围为章贡区、赣州开发区全域,以及赣县、南康、上犹等城区及周边乡镇。
二是城市功能大,南康撤市设区之后城市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空间格局变化、产业的集聚和布局扩大以及资源的整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行政管理资源的整合、规范的管理体制方面的功能都会扩大。
三是城市发展潜力大,南康撤市设区是从简单的组合,带动整个产业的提升和升级、人员管理的升级、城市发展的升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就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城市发展潜力更大。南康撤市设区可以克服很多弊端:
首先是管理体制的弊端,过去我们的管理受行政管理约束,财权是分开的,赣州市区的财政收入不可能拿去开发南康,反之亦然,这就是体制造成的一些弊端,撤市设区之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是规划上的弊端,我们以往规划的空间组织还不够集中,如果一个项目在章贡区、开发区、南康都有,那么这三个地方管理会产生困难,南康撤市设区之后统一规划,管理更有效。
三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南康具有土地优势、资源优势、人力资源等等各方面的优势,撤市设区之后有利于将各大优势整合起来,为赣州建设筹集力量。
南康撤市设区不是光文件和改名字就可以的完成的,一定要真正发展:一是产业的性质,通过规划,产业布局将会重新整合,南康的家具市场继续放在南康是不好的,应该定位为制造点,不应该成为主要市场,要把市场推向外围,南康很多家具生产原材料是从外地进来的,南康的家具产业应该向温州的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文化的性质,南康中学输出了很多人才,但是南康没有文化表现载体,要重点发展南康文化包括一江两岸的打造、公园配套设施文化等,南康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非常有文化底蕴,但因为不重视而慢慢消失,可以做一个木文化博物馆,城市建筑表现也应该体现文化,办一些有特色的学校,如南康服装学院、家具学院,重视中学教育;
三是市场性质,南康的物流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这里物流集聚,产业种类繁多,对南康应该无为而治,政策上要更加宽松,赣州的一些产业市场可以放在南康,比如汽车销售市场,赣州农产品市场。南康未来的发展围绕产业、文化、市场来打造,加快大赣州的发展。南康不要急于把土地用掉,应该拿出一部分做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才能带动经济发展。
南康现在缺乏三种人才,规划方面的人才、资金运作人才;四是资源的对接,实现差异化,弱化同质化竞争;五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对接,中心城区要重视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城市发展模式有两个方面的要素—城市品位的提升,从城市设计、交通设计、公园划整、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升城市品位;六是人才的对接,引进人才,可以是短期也是长期,引进家具专业行业进入南康,借入人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培养内部人才,加强高等院校教育,进行南康人才的大搜索并进行分类。
南康撤市设区不仅能快速发展,城市品质也能得到提升,包括产业、环境、生活品质;人的精神面貌,农村观念转变为城市观念,从外观到内在、从物质到精神等等方面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