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2日
热点追踪:近年来,道路拥堵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普遍感受,尤其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期,很多路段被堵个水泄不通。为此,不少学校正尝试错峰上学放学,试图改变拥堵现状。
你被堵过吗?学校错峰上学放学治堵,你觉得可行吗?各方对治堵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呢?近日,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目击:“中国式接送”加剧学校周边交通拥堵
“又堵车了,电动车都走不动。”“开车比走路还慢,回到家得明天了吧。”……每到上学放学时间,诸如此类的抱怨在一些论坛、微博上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近日,笔者对赣州市中心城区多处学校周边路段进行了走访,发现拥堵情况普遍存在。
5月13日7时20分,上班早高峰还没开始,已处处可见骑着自行车、电动车的中学生的身影。在地处繁华路段的青年路,此时的单行道还畅通,但20分钟一过,赣州市保育院门口的车逐渐多了起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纷纷将车临时停靠在道路两旁,不一会儿把原本就不宽的马路顿时“缩”了一半。8时许,随着上班早高峰的来临,整条马路“如临大敌”,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将马路,甚至人行道堵个水泄不通,交警只能穿梭在车辆中间鸣哨疏导。
家住二康庙的市民陈雨在东郊路上班,每天上下班要经过青年路、厚德路等街道,“这两条路都是学校集中的路段,越来越多家长开车送孩子,导致本来就不宽的路更狭窄。要通过这些地方没十几分钟不可能,每天我都要算着时间过”。
大马路尚且如此,一些在小街小巷的学校更是不同程度存在拥堵。在姚府里、清水塘、嵯峨寺等路段,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流”在交警的疏导下慢慢才能消散。
高峰时段,学校门前拥堵难行的状况早就引起了交管部门的关注。赣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一直在对各中小学集中路段进行管控与疏导,每到上学放学高峰期,都会派1至2名交警在学校门口及周边维持交通秩序。但由于车流量较大,仅靠交管部门的疏导并不能彻底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调查:学校出招“错峰上学放学”
针对学校周边交通问题,教育和交通部门想了很多办法,错峰上学放学便是疏导手段之一。
据介绍,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的上学放学时间本身即做了区分,高中学校早晨到校时间一般为7∶20-7∶40,放学时间为18∶00;初中学校为7∶40-7∶50上学,17∶30放学;小学学校为8∶00上学,16∶30放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扎堆上学放学的情况。然而,这也使得上学放学高峰期延长,甚至与上下班高峰期相撞。
为了更好地保障道路畅通,在中小学校集中区域,由市教育和交管部门牵头,联合集中的几所学校协商,错开上学放学时间。如环城路周边,集中了文清路小学环城路校区、区妇联实验幼儿园、赣州市育苗幼儿园及赣州七中等学校,一到放学时间便成了交通拥堵“重灾区”。在教育及交警部门力促下,文清路小学提早到16∶10放学,而区妇联实验幼儿园是16∶30放学,能有效避免同时放学带来的交通压力。
文清路小学环城路校区副校长李强告诉笔者,为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文清路小学还指定了家长接送地点,向东是在四平家电门口,向西是在环城路三角花坛地带,距离校门口都有百来米。“每天放学前,指定接送点都有值日老师维持秩序,放学后,学生由班主任及跟班老师带领至接送点,以保证学生安全和道路畅通”。
错峰上学放学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并非个例。“我们学校早在2007年就实行了错峰放学。”赣州二中党政办负责人王陶介绍说,该校目前共有1500余名学生,如果同一时间集中放学的话,不但给学生的校内安全带来隐患,也给学校周边道路造成很大压力。为此,该校采取了本校内的错峰放学,即校方根据主教学楼不同楼层分时段放学,一、二、三楼的学生12∶00放学,四、五楼的学生12∶05放学。
建议:缓解交通拥堵还需多方给力
从目前实行错峰上学放学的学校来看,此法有效,但只能缓解一时。对此,各方都有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采访的一些专家表示,随着城市私家车保有量的上升,学校周边现有的公共区域已远不能满足机动车数量日益增长对道路的需求。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广安全的校车接送才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的最好解决办法。
资料显示,将校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力量来缓解交通压力,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日本,70%的孩子乘校车上学,在美国,乘校车上学的孩子也达到了54%。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8亿人,而能够乘坐校车上学放学的只有2.7%左右。
“从发展现状来看,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校车接送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期待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民间资本能进入这项产业。”市人大代表叶筱敏建议说,“但对于一些没有条件的学校,实行错峰上学放学不失为眼下的权宜之计。”
交管部门则建议,接送孩子的家长,尽量在学生放学时间点来接,避免占道时间太长。另外,家长可选择停留在距学校100米左右的非主干马路,避免堵塞学校门口主干道;学生方面,初、高中学生可结伴回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可自行乘车、骑车回家。(刘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