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8日
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是瑞金城区蔬菜重要供应基地,从种粮到种菜,这里有一大群农民不断调整劳作方式,对接供应市场,走上小康之路。2月17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几位。
种菜30年,种出小康之家
叶坪村庙背小组村民谢福林介绍说,他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种菜,一直坚持到现在。他家种植的蔬菜以黄瓜、苦瓜、西葫芦等吊菜为主,种植面积有3亩,平均年收入4万元。开始种植时因不懂种菜技巧,他种的菜总不如别人好,亏损大。但他勤思好学,自己买来有关蔬菜种植基本技术的书,埋头苦学起来,看不懂的就请教同行或乡里的农技师。这样边摸索边实践,几年后,他成为村里技术熟练的“菜专家”,种菜再也没亏过本。
“由于技术好,有一年,我成为全市最早卖茄子的菜农。”谢福林颇感自豪地说。此后,乡亲们纷纷向他这个曾经的菜鸟来取经。讲起种菜经,谢福林变得滔滔不绝:“菜地不能连续种植,最长只能种一年,然后换种水稻2年至3年,再种回蔬菜,这样轮流耕作,土壤有机质不会流失,每年种出来的蔬菜才能保持好质量,且虫害少……”
“种菜是非常辛苦的。”谢福林感叹道,自己一年四季除了冬天比较清闲,其他季节都忙得不可开交:春天播种育苗,夏天松土施肥,秋天采摘售卖,尤其是七八月份,因为天气炎热,他得每天凌晨三四点起来耕作。30多年辛苦劳作,换来家庭幸福。如今他的两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自家房屋里外装修一新,家具电器样样俱全,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女耕男织,同样幸福
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曾是中国的传统,而在叶坪乡福水村钟月兰家刚好相反,是女耕男织。钟月兰的丈夫在市区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她自己则在家里种菜赚钱。
钟月兰告诉记者,她曾经在外打工,但几年下来除了赚到些零用钱外,没有什么储蓄。前年回家过年,她偶然听说乡亲们通过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挣了钱,也动了在家学习种植技术的念头。
她从亲戚那里学到种植技术,然后投资1万余元买来无滴膜和棚架,在自家的1亩多地里种起了食叶红薯。每年10月份开始播种,11月份便能采摘销售,还可以连续采摘到第二年10月,此时市场上红薯叶稀少,价格可比平时高出5倍以上。“第一年种时,我的运气好,没有遇到病害,赚了近6万元。但是第二年由于没有管理好,叶红薯感染了雀斑病,总体产量不高,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一些。”钟月兰介绍说,此后自己更加重视技术学习。
在钟月兰的菜地里,由于无滴膜吸热强,大棚内温度比外面高出十几度,平均温度在25℃以上。冬天在里面当然舒服,但她一年四季都要在高温大棚里耕作,从播种、松土到施肥、采摘,一干就是一整天。最辛苦的还是灌溉。由于没有安装滴灌设施,她得从1里外的渠坝里挑水进来灌溉。在她家菜地四周,零星分布着好几处大棚。据介绍,这些散户都是在钟月兰的带动下开始种植的。钟月兰不仅热心帮助那些初种户答疑解惑,还劝说帮助其他村民一起加入,大家共同致富。(杨婷 特约记者钟元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