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上犹一老汉被毒蛇白头蝰咬伤 医院称预计半月可康复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

    11月2日,一条关于“赣州老汉被‘全国最毒的蛇’白头蝰咬伤,求救命血清”的微博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经进一步了解,记者得知家住上犹的肖先生的外公于10月27日下午被毒蛇白头蝰咬伤,之后被家人送往上犹县寺下中心卫生院治疗,由于卫生院没有合适的血清,家人万分着急。11月4日,记者致电肖先生得知,他外公的病情从4日早上开始出现好转。记者随后从当地卫生院了解到,伤者已经可以上下床,预计半个月后可以康复出院。

  七旬老汉被白头蝰咬伤

  被蛇咬伤的老汉叫黄演禄,今年77岁,上犹县油石乡梅岭村人。11月4日,记者致电肖先生得知,他目前在外务工,一直非常关心外公的伤势,他告诉记者,外公的伤势从4日早上开始出现好转。

  记者在上犹县寺下中心卫生院病房见到了黄演禄,他精神状态还不错。黄演禄对记者说, 10月27日下午,他从山上干活回来,走着走着,没有注意到路中间有一条蛇,不小心踩了它一脚,他脚踝处被咬了一口,钻心的疼痛。黄演禄说,当时,他的脚上还穿着袜子,被咬后,他用棍子将蛇打死,然后赶紧回家,将被蛇咬伤的事告诉了儿子黄瑞连。

  得知父亲被蛇咬后,黄瑞连对其伤口做了简单的处理。发现这条蛇是自己从未见过的种类后,黄瑞连用手机拍了几张蛇的照片,便将老人送到了上犹县唯一一家蛇伤蛇毒治疗中心——寺下中心卫生院救治。在这里,黄瑞连得知这种毒蛇名为白头蝰,由于治疗中心没有合适的血清,他和家人感到万分着急。

  “求救命血清”微博受关注

  11月2日至4日,一条关于“赣州市上犹县一位老汉被‘全国最毒的蛇’白头蝰咬伤”的微博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截至11月4日下午4时25分,该微博被转发1363次,相关评论达152条。这些网友中,有为老人祈祷的,也有为老人出谋划策的。网友@take1980522说:“希望老人家平安无事!”网友@欢妈415Tara爱天天说:“在安徽祁门见过蛇伤治疗中心,要不要试试,打电话过去?”还有网友提出“被蛇咬伤,须尽快到当地乡镇卫生院,那里可能有血清备用,而大医院反而少,因为农村被蛇咬的人多”。

  黄演禄被蛇咬伤的事情经过网络传播出去后,他的家人还接到了全国各地网友打来的电话,这让他们十分感动,希望通过媒体感谢网友的关心。

  伤者预计半个月后出院

  上犹县寺下中心卫生院蛇伤科的曾医生介绍说,送过来的时候,黄演禄脚部肿得很大。当看到黄瑞连拍摄的照片时,他感到非常吃惊,这是一种叫做白头蝰的毒蛇。曾医生说,在最近三四十年里,当地从来没人见过这种白头蝰,也没有专门治疗这种蛇伤的血清,更没有治疗这种蛇伤的经验。经过会诊,医生确定白头蝰含有混合毒素,因此,使用了两种血清进行治疗。

  11月4日,记者获悉,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目前黄演禄老人已经可以上下床,被咬的左脚也开始消肿。医生说,经过检查,黄演禄的身体各项指标都还正常,预计半个月后可以康复出院。

  及时送医治疗很重要

  上犹县寺下中心卫生院院长付芳红对记者说,白头蝰是罕见的毒蛇,但并非最毒的蛇,例如五步蛇和银环蛇都比这种蛇更毒。这次,黄演禄被白头蝰咬伤后,黄瑞连第一时间对父亲伤口进行了处理,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医治疗,这就保证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付芳红说,被蛇咬伤后,可用刀片划开伤口,挤出毒素。同时,伤者不能做剧烈运动,旁人对其抢救时不能用嘴吸毒,这种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方式,很可能使吸的人也中毒。被蛇咬伤后,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很重要。

  相关链接

  白头蝰属于管牙类毒蛇,最早发现于缅甸克钦山。一般长500毫米左右,最长达770毫米。躯干圆柱形,头部白色有浅褐色斑纹,躯尾背面紫蓝色,有朱红色横斑,头背具9枚大鳞。背鳞平滑。主要发现于路边、稻田、耕地、草堆,也出没于住宅附近。属晨昏活动类型。以小型啮齿动物或食虫目动物为食。人被咬伤时,除局部剧痛、肿胀、少量出血外,还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等症状。(记者王继亮 廖祥云)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